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动物中,95%都有眼睛,或者有类似眼睛的用于感觉光线的器官,但对于眼睛究竟是怎样进化来的,科学界一直只有理论,没有实验数据,而这,向来是宗教攻击达尔文进化论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人类还能进化吗?当代生物学界和生命科学界对此有种种说法。有的认为在人类社会生物的那种进化的条件(达尔文所说的条件)已不复存在,人类的进化已经到了尽头,不会再进化(注1);也有的认为,人类运用智慧来生存,只有脑仍在进化,其他的方面已不再进化了……诸种说法,都是由于受到达尔文把生物与人看成是无本质区别的影响,并认为进化是器质性的改变,人类器质性既然无重大的改变,人类的进化也就停止了。生物是宇宙的第三代,人是宇宙的第四代,人与生物的代差在于,生物是在天促之下,以本能为指向,以信息为前导,进行主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贺福初  吴祖泽 《科技通报》1993,9(6):353-358
通过分析13种生物120余种蛋白质的分子进化,首次揭示:配基-受体、蛋白酶-酶抑制剂、亚基-亚基等相互作用蛋白质间在纵向进化(物种间)、横向进化(不同功能蛋白质间)中均存在协同进化的规律.此结果表明,相互作用蛋白质其分子进化普遍为非随机过程,由于其相互作用为功能发挥所必需,因而彼此间以典型的达尔文选择方式进化.本文结果既弥补了中性理论中分子进化与功能方式无关的不足,亦指出达尔文选择适用于分子进化。  相似文献   

4.
从竞争进化到合作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有机体间的竞争 ,它难以解释有机体的利他行为。亲缘选择理论、互惠利他理论和自私的基因理论揭示了生物有机体利他行为与进化的关系 ,指出在自然选择中个体的竞争与合作并不相悖 ,竞争进化与合作进化是生物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进化路径 ,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相似文献   

5.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由此宣告了进化学说地位的确立。达尔文认为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在20世纪早期,很多生物学家却质疑这个解释。因为对于纷繁复杂的动物多样性来说,单靠自然选择来推动进化似乎太慢了,那么进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解开这个谜团的荣誉绝大部分都应该属于恩斯特·迈尔——美国哈佛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大师。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与其他科学家一起,迈尔建立了著名的“新综合”理论,将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和自然选择理论合为一体。他指出当一个现存物种被分隔成两个种群,它们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加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作为出发点,考察了达尔文对于道德的自然史的追问,亦即如何通过强调道德与社会性本能的关系确立了人类的由来问题,追溯了休谟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对于达尔文的启蒙意义,澄清了对于达尔文观点的若干误解,最后还强调了道德的情感起源说对于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泽榔 《大众科技》2008,(3):171-173
进化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人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变的思考,十九世纪,达尔文经过长期考察和认真思考,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为进化理论的研究确立了独一无二的里程碑。随着人类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探索的深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社会影响,直到今天,达尔文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任何伟大的学者及其显赫的理论都有历史的局限,达尔文及其进化论也不例外。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进化论本身还很年轻,所以,毫无疑问,进一步的探讨将会大大修正现在的、包括严格达尔文主义关于物种进化过程的观念”。(恩格斯:《反杜林论》)20世纪下半叶,达尔文主义遇到了各种新的进化学说的挑战。间断平衡理论、新灾变论、大进化说、协同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学说等先后问世,出现了构筑新的进化理论的态势。渐进与跃进达尔文在其划时代的名著《物种起源》中,创立了  相似文献   

9.
杨欣 《百科知识》2009,(23):12-14
今天,达尔文的“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理论已经较为广泛地被认同。不过,如果再进一步问,猴子和灵长类又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呢?换句话说,人类更早的先祖是什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尼尔·舒宾在其著作《你是怎么来的》中的回答非常简单:人就是来自于鱼。  相似文献   

10.
在达尔文建立进化论不久,即1871年,他紧接着发表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他在提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大胆论断时,也推测了人的发源地很可能在非洲地区。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猿猴存在,而且从新生代以来,那里一直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非常繁盛,这些都为猿猴进化到人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进化、发育、遗传为有机体三大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进化又是有机体发育与遗传的源泉。近两个世纪以来,进化论历经拉马克、达尔文、新综合论者和中性论者等数代人的努力,虽然取得了对进化及其机制的丰富认识,但同人们对发育与遗传的认识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其分子水平研究上的差距尤甚。鉴于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分子进化研究,以期缩短三者间认识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谨以本文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生物过度繁殖——面临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不断进化。对科学稍有了解的人几乎都能背诵出上面这段进化论的主要内容,而且众所周知,达尔文在150年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令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式的进化只是进化故事的一部分。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们,曾经而且现在仍在演绎着不同寻常的进化之路。走极端的小怪物世界上的生物有千千万万,我们熟悉的那些生物往往都是肉眼所见的动植物,比如一些家畜、农作物、观赏树等。其实我们人类属于体型很大的生物了,所  相似文献   

14.
正仔细观察陆地上的动物,你会发现,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的眼睛都长在正前方,而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眼睛一般长在脸颊两侧。这是因为,食肉动物能从食物中获得更多营养,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好,增大的脑容量让颅骨前方的面积也变得更大,使两只眼睛能长在前面,进化出双眼视觉,帮助它们更好地定位和追逐猎物。  相似文献   

15.
视觉的奥秘     
人为什么长两只眼?人为什么长两只眼睛?长一只行不行?人的两只眼睛为什么一定要长在头部正前方,长在两侧行不行?两只眼睛不同时使用行不行?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百科知识》2010,(21):28-30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化而来的。19世纪,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流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像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那么,人为什么要流眼泪?流泪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长期以来使研究者们深感困惑的一个难题。关于人类泪水的争论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这样推测: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竞争没有关系。达尔文认为,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文截然相反。他认为,流眼泪…  相似文献   

18.
从达尔文的观察说起张文海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曾将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相提并论。但不要以为达尔文是个智慧超群的人,他自己认为他本人只具有中等水平的本领,他说:“我超过常人的地方在于,我能够...  相似文献   

19.
华莱士与达尔文在性别二态性、杂交与杂种不育及人类的起源问题上存有分歧:达尔文采取多元论,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引入性选择与相关律的解释,华莱士则坚持适应主义的自然选择一元论,但在人类进化问题上引入了唯灵论的超自然解释。分歧反映出达尔文主义在“非达尔文革命”中的困境:遗传学的不足与进步主义的盛行使神学进化论与科学进化论妥协的可能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视觉的奥秘     
林泉 《百科知识》2007,(7X):10-11
人为什么长两只眼? 人为什么长两只眼睛?长一只行不行?人的两只眼睛为什么一定要长在头部正前方,长在两侧行不行?两只眼睛不同时使用行不行?这些问题早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