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果按照在班里的社交地位来划分幼儿,一般说来,在每个班里大约有10%~24%的“受欢迎”幼儿,10%~22%的“被拒绝”幼儿,12%~20%的“被忽略”幼儿,其余的为“一般型”幼儿。“被拒绝”幼儿和“被忽略”幼儿都是“不受欢迎”的幼儿。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这些“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持续下去,不会有什么改善。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比较多。“被拒绝”幼儿的人格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幼儿的人格容易发展成神经质。因此,对于这两类幼儿…  相似文献   

2.
曹丽莉 《教师》2010,(29):66-66
德雷斯德纳曾提出:“美术是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幼儿教师应坚持对幼儿美术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3.
阮小芳 《山东教育》2003,(27):31-31
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幼儿,是幼儿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如此,通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增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培养幼儿的美感及审美能力等。在实践中,我利用“听”“说”“演”,引导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收得了较好的较果。一、通过“听”,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欲望“听”在语言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一个人会说话,首先是从“听”中学到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多种形式为幼…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除了向幼儿播放精制的有限的信息外,无论幼儿是否需要,始终把内容强加给幼儿的视觉、听觉。它们从一开始就带有强权性质,把“你就应该如此”的理念灌输给幼儿,逐步成为一种霸权,“操纵”和“控制”幼儿;它们不但行使着其指导幼儿观念的权力,而且对幼儿个性文化进行着扼杀,可是我们大部分成人对此却无可奈何,任由电视广告横行霸道。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幼儿经常从事的一种相似性活动,是幼儿在使用符号中逐渐增长能力、提供给幼儿语言和思维活动的一扇窗户,根本特征是“替代性”或“假定性”。假装游戏的主客体、内容都具有“符号”性,所以它是一种“符号现象”;“符号象征”使幼儿在“义之所指”与“义之所借”之间找到联系,从而“假装”;它所具有的“符号价值”,使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得到了发展,从而也训练了幼儿的象征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了语言和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6.
请你唱只歌     
游戏目标:训练幼儿的听力及注意力。游戏准备:“杜鹃乌”头饰4个,毛巾一条。游戏方法:游戏前,全体幼儿围成圆圈站好,请4名幼儿戴上“杜鹃乌”头饰,按一定距离站在幼儿当中,另请一幼儿扮“看林人”站在圆圈中间。(“看林人”被  相似文献   

7.
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寓教于乐”的发展机会,民间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主导。树立幼儿“我能”的信念,促进幼儿团结合作、愉快交往的社会性发展;加强幼儿“我行”的信心,积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给幼儿“我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倾听”是一种能力,要幼儿真正学会“倾听”声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培养边听音乐边歌唱的习惯,在对比中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幼儿倾听。教师要充分把握机会.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相似文献   

9.
<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常常发现幼儿围着椅子绕圈跑、上上下下的情形,问及原因,会得到“我们在运动”“这样很好玩”的回答。尽管这样的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幼儿依然乐此不疲。由此,教师基于幼儿的游戏兴趣,支持幼儿开展“椅子游戏”,将幼儿“围着椅子玩”的随机行为转化为自主游戏活动,集中引导幼儿并监督、保护其人身安全。现以大班幼儿“椅子游戏”为例,探索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将幼儿完成的装饰画作品组合粘贴在一起,可以形成有主题的画面。这样的组合粘贴画能美化环境,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在幼儿完成装饰画“盘子”后,我将幼儿作品呈环形粘贴在墙上,组成一个大花园,十分漂亮(图一)。在完成装饰画“伞面”后,我用蜡光纸剪了一些小人,与幼儿装饰的伞面粘在一起,再粘贴上乌云、雨点,就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雨中上学图(图二)。在幼儿学习画“花边”、“花布”等装饰画时,我还将幼儿画好的“花边”、  相似文献   

11.
二、破老师讲、幼儿听观念,立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我们从长期以来的只重视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注重研究幼儿如何学上来。这就要破除“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学”那种陈旧的、模式化的观念,改变只求幼儿会“背数”、会“算题”而不顾思维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寓教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之中,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活动之中,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主导”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全  相似文献   

12.
在大班区域活动中,10名幼儿选择了“社区医院”的医生,但“医院”里只有供两名幼儿当医生的道具。教师组织幼儿商量怎么解决,有的幼儿说:“大家轮流进去。”有的幼儿立即反对:“这样不好,每个人玩的时间太少了。”于是,有幼儿提议:“昨天进去过的人今天就不要进去了。”这时,许多幼儿表示昨天没进去过。过了一会,一个幼儿提议:“我们举手投票。谁得的票多。  相似文献   

13.
刘丽 《幼儿教育》2004,(9):32-32
如果按照在班里的社交地位来划分幼儿,一般说来,在每个班里大约有10%~24%的“受欢迎”幼儿,10%~22%的“被拒绝”幼儿,12%~20%的“被忽略”幼儿,其余的为“一般型”幼儿。“被拒绝”幼儿和“被忽略”幼儿都是“不受欢迎”的幼儿。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这些“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持续下去,不  相似文献   

14.
“现实数学”是针对传统数学教育脱离现实、脱离幼儿生活、幼儿有知识无实际能力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现实数学”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实现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强调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现实数学”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应立足于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展示“数学探索”。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最近,我班有一幼儿带来一个手转塑料陀螺,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玩。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出疑问:“为什么我转得慢,你转得快?”“我怎么转不起来呢?”“呀,转快了,陀螺上的四个角变成一个圆啦!”……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生成了此次活动。我尝试让幼儿使用记录的方式,从预测———观察———记录———讨论———进一步发现,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步步紧扣,从而激发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  相似文献   

16.
一、观察比较法:由于幼儿想象思维能力差,难以理解一些词义相近的词语。例如:对“红彤形”、“火红”、“鲜红”等,教师可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实物,比较出“红彤彤”、“火红”、“鲜红”的区别,达到理解词义之目的。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教幼儿理解形容词、程度副词时易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游戏体验法:这是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即根据词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词义。例如对“你推我挤”、“争先恐后”之类,就可用游戏体验法帮助幼儿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是幼儿的一种言语交流的活动。幼儿提问的目的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幼儿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填补知识空缺,解除头脑中的矛盾和困惑,证实自己的猜想。幼儿的问题是他们求知欲、好奇心的反映,是他们进行积极思考的表现。如何将幼儿的“提问”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幼儿的“问题”成为获取知识的纽带,从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  相似文献   

18.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益活动。同时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且心情愉快 ,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 ,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经常给小朋友玩“踢过小沟”、“玩瓶子”、“老鹰抓小鸡”、“纸牌巴巴变”等等的游戏。就拿玩“踢过小沟”这一场游戏来说吧 !这个游戏中让幼儿分成两队 ,分别相…  相似文献   

19.
花样跳绳     
李涛 《早期教育》2009,(6):50-50
为了提高幼儿跳绳的兴趣,大班上学期我鼓励幼儿玩花样跳绳。 花样一:向前甩绳单脚跳。我先让幼儿玩“跳房子”“斗牛”游戏学习单脚跳,然后再配合“向前甩绳”的动作进行练习,提高幼儿单脚跳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1〕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一)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布诺克(Block)等认为创造性表演能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