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VD工艺是半导体芯片进行薄膜沉积加工的重要工艺,薄膜沉积的均匀性对最终芯片产品的良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CVD腔室是沉积反应进行的场所。反应气体从进入腔室进行沉积反应到最后从腔室排出,整个过程中流场分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沉积的均匀性,还有气体的扰动,流向,压力等变化所带来颗粒度问题。本文主要使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软件进行腔室流场仿真,分析CVD腔室结构变化对流场均匀性带来的影响及对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CFD软件Fluent的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与实际系统相同的单U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传热模拟仿真,通过得出的地能井与U型管中温度的变化图形来分析温度变化趋势,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值和仿真结果很接近。这有利于掌握在没有预先埋好热电偶的情况下去观察地能井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独立型通信基站的特点,对该类基站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通信基站围护传热模型,对基站内部温度数据变化进行计算机仿真,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各程序模块设计流程。通过对典型基站的实地测试结果与仿真数据比较表明:基站内部温度模型中仿真出的温度数据与实测基站内平均温度相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填充氦气超压气球在环境变化导致与周围大气发生对流换热的现象,建立了超压气球热力学模型,并对其升空过程应用MATLAB软件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环境下模型升空过程中强迫对流系数、氦气温度随着大气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上升过程中氦气温度发生非线性变化,在升空过程初期填充氦气温度会出现上升现象,之后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18Km后,氦气温度又会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掌握牵引逆变器内器件实际应用时的温度,对于避免器件发生高温失效和保障地铁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南京宁高城际线牵引逆变器及其主要的发热器件,并对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三维模型合理简化,建立仿真计算模型;采用Icepak仿真工具,对模型划分网格、仿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指导逆变器热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内能源转管机枪为本文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该型机枪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对气室压力进行了数值求解,确定武器在使用过程中气室压力变化规律.通过对所建立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导气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与射频的关系,为机枪的后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外界环境传入热已知的情况下的研究煤自燃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圆柱形薄壁铜罐,采用程序控温炉、温度自动采集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薄壁圆柱形铜罐外表面平均对流传热系数的求解思路,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及传入热的计算思路。用该方案测得的结果与理论中前提假设完全一致,在实验设备及工况相同的情况下,认为所得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仅与升温速率有关,能够用于计算传热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串列式双腔制动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了压缩气体在制动阀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描述整个制动系统工作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仿真模型,为制动阀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设计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一维及二维稳态传热模式,对比分析格构墙体的传热阻、传热量及温度分布,两种传热模式下的热工性能差异较大,表明格构墙体的二维传热特征显著。利用PTemp软件,得到格构墙单元中混凝土框格的热桥线传热系数,进而分析格构墙在冬季采暖时的内表面温度,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表面结露验算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阀门制造企业的阀门核心部件(阀体)生产线存在的产能不足、车间信息传递不流畅、生产线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价值流分析的精益改善方案.通过快速换模技术、看板管理和生产线布局调整等方法,对阀门的整个加工流程进行改善,提高了生产线平衡率及产能.研究成果还可以为阀门其他零件的生产过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
本文对穿甲弹的尾翼进行建模,通过对含能火药燃烧后形成燃气的研究与分析,对火药燃气的温度和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燃气温度与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曲线,进而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穿甲弹尾翼在发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对穿甲弹的热结构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了SF6气体湿度的检测结果与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由于SF6气体的湿度对于电气设备的灭弧性能,绝缘强度,以及电气设备的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技术层面来说检测SF6气体的湿度值准确性很重要。文章简要阐述了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外部环境的高低对于SF6气体的湿度值的变化有着影响,并通过得出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得出结论,SF66气体湿度检测数值是随着外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另外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也解决了测试温度与标准温度的检测出现的差异而无法进行比较这一技术难题。同时提出当SF6气体中含有烃类杂质的蒸气时检测的结果也同试验的真实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基于气囊内气体有效压力和有效面积二元参数的空气弹簧非线性振动模型,这两个参数都是空气弹簧压缩位移的函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空气悬架的振动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干式排气冷却器的流动传热特性,直接影响防爆柴油机的高效、安全运行。首先建立了干式排气冷却器的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获得了烟气侧温度场及速度场分布规律,发现进出口存在对流换热且翅片管下游存在回流死区,据此提出了干式排气冷却器的结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气口与出气口烟气间的对流换热强度显著降低,翅片管下游回流死区得到抑制,排气温度降低16℃。  相似文献   

15.
阀门的泄漏能够造成阀杆冲蚀、泄漏孔洞的逐渐扩大及密封面磨损,最终造成阀门损坏报废,同时泄漏使介质外流造成消耗增加、成本上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等.研究和分析了阀体泄漏、阀杆泄漏、填料函泄漏和阀体连接部泄漏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阀体泄漏、阀杆泄漏、填料函泄漏和阀体连接部泄漏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对企业预防阀门泄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5052铝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基于MARC软件建立了多道次铝板带轧制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所建有限元模型对轧件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轧件表面温度变化梯度最大,其与轧辊一接触就产生骤降然后缓慢回复,中心温度变化平缓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平均温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塑性变形生热以及接触热传导对轧件温度场影响最大,对流辐射散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对靖边气田而言,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但下古层气层天然气组分中普遍含有H2S、CO2等腐蚀性气体。含硫气体不仅对天然气的净化与运输带来影响,同时也对靖边气田气井的配产与井底积液的判断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文章建立了推导靖边气田含硫气藏临界携液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与流量降低,相比之下,二氧化碳能够更大程度的引起临界携液流速与流量的降低。2温度压力对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流量影响规律与已知文献结果一致,表明含硫化氢或二氧化碳气藏温度压力影响规律,基本符合已有成果的模型特征,即温度越高的地层,气井对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就越敏感;而压力增大,气井对硫化氢含量的变化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SIMPLE算法是如今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计算的数值方法,用于描述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现象。但是,用于描述有限强度的压缩波或膨胀波物理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的爆炸。以CH_4作为研究对象,用ANSYS FLUENT模拟CH_4在二维平面爆炸过程受限空间气流温度,压力,密度,速度的变化情况。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以CH_4爆炸的那一时刻的温度和压力作为初始条件,固定远处壁面的气体速度为零作为边界条件,对可燃气体爆炸的圆面域进行计算。从计算的收敛程度来看,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微观剩余油仿真是基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理论,利用现代仿真技术、结合数字图像处理及OpengL技术对长期注水开发后的储集层在宏观、微观上的变化规律及渗流参数在三维空间变化规律进行描述的方法。在仿真过程中充分考虑孔隙非均质性、岩石润湿性、开发流体及温度、压力变化,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建立精细仿真模型,最终根据此模型在高速计算机上进行该仿真实现,直观模拟水驱油的全部过程。该技术不受试验条件、样品代表性等诸因素的限制,对揭示地下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5)
目前气体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般来说550kVGIS的气体后期处理花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针对这一问题对SF_6气体回收进行研究可以缩短气体的处理的时间这样是可以提高工作质量的。一般来说对于SF_6的气体的排放充气工具的研制是从三个方面的着手了首先是增大气体的传输方面的效果,其次似乎提升密封性能最后是工作过程之中的连贯性。可以发信通过打开和关闭真空阀门从而达到整个过程的无缝的转换方面的功能,这样才能缩短对于气体的一个处理方面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SF_6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