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赋题材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为主。汉赋取材的这种特点,明显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了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田园诗一般认为肇始于东晋的陶渊明,陶氏同时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语),实则继承了先秦《诗经》中以《豳风·七月》为代表的侧重农事题材和以《卫风·考》、《陈风·衡门》为代表的表现隐逸思想的两大诗歌系统。陶氏之后的田园诗如唐代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作品却偏重于隐逸。  相似文献   

3.
《诗经》以恋爱、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有近十首是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中的《日月》、《终风》、《谷风》,《邵南·江有  相似文献   

4.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代绘画因重视政教偏重经史故事画,《诗经》作为六经之一,才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及至魏晋南北朝,因绘画题材文学化和《诗经》名物学的发展,《诗经》成为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到唐代,诗经图发展减缓,只有成伯玙与程修己创作诗经图。  相似文献   

5.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赋这一文学样式发展繁荣的时期。抒写隐逸题材的赋作,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而且汉代的隐逸赋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对魏晋六朝隐逸赋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研究者对汉代隐逸赋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汉代隐逸赋的内容、风格特点,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代帝王多习《诗》,甚至部分帝王兼习数家《诗》。他们也提倡通《诗》致用,即依据《诗经》或其经学阐释来制定各种政策或采取各种政治行为等。在他们的影响下,汉人改变了先秦《诗经》"不切于世用"的特征,而广泛用《诗》;同时,这也促进了汉代《诗经》与政治的结合,促进了《诗经》阐释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赏毛诗图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由《诗》经孔子删定而成,汉代尊为经典,故名《诗经》。当时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惟《毛诗》流传完整,因此又称《诗经》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的名称并不叫《诗经》。孔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左传》摘引诗集的诗句也只说“诗曰”、“诗云”等等,都没有经的称号。到了汉代,经学盛行,为了使这部诗集列为必读之书,才加之以“经”名。这部诗集收集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其时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魏晋诗坛,陆云诗歌以四言诗取胜,其作品不仅受到《诗经》形式、题材与精神的影响,还受到汉魏《诗经》学的影响。引用《诗经》时或取诗序义,或取毛传义,或取郑笺义,甚至取魏晋诗经学家的注释之义。陆云四言诗对《诗经》的承继体现在:承继《诗经》的内容与形式;承继《诗经》的典故;承继原题,创作拟《诗经》诗。陆云的四言诗并非亦步亦趋模拟《诗经》,而是能汲取精华,自成一家,呈现出创新特色:融《古诗》《楚辞》之风入诗,以风入雅、以雅得风,语言清省、余味深长,从而成为西晋四言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5.
汉代是《诗经》传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秦汉之交对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汉代社会政治的不断变化,《诗》学与其它学说一样,为了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后汉书》引用《诗经》的形式有篇名、字词、整句、典故的引用;同样,《后汉书》引用《诗经》也绝非仅现存毛诗一家,其余三家诗也同样在引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作品是以离乡远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这些数量相当可观的诗歌,不仅在《诗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由于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一致性,在古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诗歌流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行役诗”。  相似文献   

17.
张心悦 《成长》2020,(4):181-181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怨妇诗”在《诗经》中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即通过举怨妇之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通过怨妇诗产生的原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浅析《诗经》中的怨妇诗,展现当时社会下的女性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8.
汉赋在写作技法上,表现出夸饰、用史、杂说、谶纬衍文和模拟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汉赋中宫怨题材并不多见,但对后世宫怨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抒情小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诗经》中的宫怨作品,汉代宫怨赋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深的挖掘和拓展。汉代最重要的宫怨赋出于大赋作家之手,产生于汉大赋全盛期,但其叙述的视角和取像的特点却对抒情小赋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有诗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这些诗产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即由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诗经》在先秦至汉代初年只称《诗》,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才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诗经》。这部诗选对我国的思想、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