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产业为什么对深圳这样重要,乃至于关乎深圳产业命脉? 2000年12月底的时候,北京和上海几乎同时宣布上马两条芯片生产线.北京方面:其一首钢系3家公司与北京市府、3家台资背景的美国公司共同出资4亿多美元搭建"华夏半导体",其二北京电子控股、京东方与台资背景的境外公司出资2亿美元建立"迅创半导体";上海方面则是:投资16.3亿美元的"宏力半导体"项目以及投资15亿美元的"中芯半导体"项目.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最突出的是半导体(IC)及电脑行业.据台湾园区电机电子同业工会的介绍,半导体产业在台湾已形成了从设计到晶园切割研磨、封装、测试的完整体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世界IC产业四大基地之一.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搞IC产业的企业92家,为区内企业的三分之一.他们提出要使台湾成为继硅谷之后的世界高科技重镇.目前半导体及电脑等相关产品的产量有16种,占居世界第一位;电机电子产品产值已达台湾工业产值的一半,出口值亦达其出口总值的一半.世界晶圆制造几大厂商中,台积电占世界份额35%,联华电子占30%,新加坡特许占11%,世界其他厂家占24%,技术发展从制造8"晶圆到12"晶圆,从0.25μm到0.18μm,目前正向0.13μ和0.10μm方面研制.TFT-LCD面版产量今年估计达26.64亿美元,至第二季度已达全球市场占有率的15.2%,今年笔记本电脑产量估计达1480万台,达全球市场占有率70%.  相似文献   

3.
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公司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专门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贸机构,198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对外具有经济法人资格.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大连设有分公司,在成都、深圳设有代表处.还在美国、泰国和香港设有独资或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4.
赵艳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98-299
在“7+1”合作框架下,香港特区政府正极力推动本地的集成电路产业与大陆同行共同发展。不过,由于地域和经济环境原因,香港虽然涌现了像晶门科技(Solomon-systech)、卓荣集成电路(Appotech)等较有影响力的本土设计公司,但总体数量较少(估计在二十家左右),大部分公司还非常年轻,没有几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最早的4家涉外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之一,永新知识产权成立于1987年,并且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最大事务所之一。其主要办事机构设在北京、香港和上海,并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设有联络处。  相似文献   

6.
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点也不为过,随着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批准建立,区域发展优势体现更为明显,在一场明争暗夺的激烈角逐中,各地方为赢得各方企业、市场、人才的青睐,几乎甩出了手里所有的“王牌”。  相似文献   

7.
在半导体产业里,一般2-3年是一个坎,建一个FAB厂要一年的时间,调试要一年,客户接受又要一年.   然而从2002年底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正式开始运作,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深圳的设计单位己达100多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并且IC设计业总产值去年突破35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产品涉及通讯、金融、数字电视等诸多相关产业.   ……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评价我国大陆地区区域IC设计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客观依据,在建立区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陆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及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大陆地区的IC设计竞争力较弱,但是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并针对不足从增加投资、重视创新及人才战略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造芯"的强势队伍中,北京,上海抢先一步走在了前面,这对于以高科技立市的深圳来说构成了隐隐的挤压.集成电路生产线上马问题对于深圳来说,一时间变得紧促起来.原因是,我国的芯片20%的自给率,这意味着,我们每年都把几十亿的生产上的附加值截留在国外.在"909"计划以前,我国的芯片生产线只有无锡华晶0.35微米和北京首钢0.5微米等少数几条.不能不说这几条生产线技术实在太陈旧了,以至于当去年全球手机芯片热潮兴起时(2000年全球单是手机就需要4亿部,换句话说就是4亿组芯片,全球产商都开足马力生产,还供不应求,芯片顿时热了起来),中国的芯片业因力量单薄而感到心情沉痛,在不得已的左冲右突中,还想过用强力收购的方式,加速对芯片技术、生产流程的掌握,比如收购韩国电脑芯片制造商现代电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各种机会窃取商情和技术已在美国工商业界成风。据调查,在美国最大的五百家公司中,五分之四以上的公司在最近的三年里增加了情报工作支出。许多公司毫不掩饰地承认它们设有刺探情报的部门,平均起来,每家公司每年要花四十五万美元的情报费用,而五年以前,许多公司还没有这方面的开支。美国有一些公司专门靠刺探情报为生。例如,华盛顿有五家咨询公司专门研究商业公司的竞争情况,出卖分析报告。一家名叫“华盛顿研究家”的公司迄今已举办了一千多次有关如何刺探商业情报的讲座。据报道,各公司在刺探情报、技术时多采取合法手段,例如把对手的产品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