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深入揭示企业知识状态及其属性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影响程度,在分析企业知识状态属性构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知识状态属性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证明企业知识状态由知识存量、知识结构、知识分布、知识水平和知识流动五部分构成,且均对技术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长的知识结构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知识结构是剖析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调节的全新视角,是对现有企业成长理论的创新和深化。在知识结构演化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中,知识存量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企业内外部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企业成长的真正机理。文章还认为增加知识存量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流动自由度以及选择好产业领域,是促进我国企业快速持续成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潘安成  王伟 《科研管理》2011,32(8):84-89
企业战略化行为是管理层变动和组织模式转变之间互动的过程,而管理层知识结构与组织变革之间的互动机理可以揭示企业战略化行为。以组织结构化理论作为视角,本文先分析组织变革中管理层知识的结构二重性,指出管理层知识结构为组织变革提供新动力;再探究组织变革影响管理层知识结构变动,指出组织活动(员工流动、知识转化以及组织学习)可以改变管理层知识结构。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化行为机理是管理层知识结构与组织变革行动之间结构化过程,最后以惠普并购康柏的案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SECI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过程及螺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久平 《情报杂志》2006,25(9):51-53,57
分析了知识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层次结构,阐述了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社会化、外化、整合及内化四个阶段,即SECI,构建了基于SECI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12):47-52
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对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究模块化—知识流动—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流动和显性知识流动分别在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模块化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流动起到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证实。据此,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企业知识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企业知识结构的内涵及层次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层次知识特性、价值各异,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也各异;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知识结构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结构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循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两个层次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流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必然会存在知识流动,但优质的知识流动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因而,有必要研究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机理,发现其流动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从而优化其流动机制,推动知识流动,在知识的流动中实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的增值。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结构的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不二法则,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企业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技术创新绩效.R&D是企业知识的主要来源,从知识结构视角将R&D投入分为获得显性知识投入、实物投入及获得隐性知识投入、人力资本投资及人力资本存量,结合企业与外部企业知识交流提出了R&D获得显性知识投入和获得隐性知识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对154家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实证分析,发现显性知识对创新绩效的显著影响及臆性知识对创新绩效的贡献,揭示了目前企业以快速占领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本质出发,借助于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了不同企业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并据此分析了界面联结模式对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以支持不同知识流动行为有效性的界面组织设计模型,并对模型的中心内容界面环境设计做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区域知识结构是区域知识元及其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既受知识元主体自身发展规律作用,同时也是外在环境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结构的自组织和他组织作用机制.这种作用机理决定了知识结构的人工可调性(可构性),同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和知识科学自身规律来看,对于知识结构问题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其具体要求和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知识结构存在着优劣之分。因此,测算知识结构效率优劣成为对区域知识结构调整的基本工作之一,为此,采用DEA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八大区域的知识结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入视角下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知识嵌入特性入手,分析了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的主要类型:关系嵌入型知识流动、结构嵌入型知识流动和文化嵌入型知识流动.这些抽象的知识流动类型主要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专利、技术秘诀的转让、市场调查以及非正式交流等具体的方式进行.由此,提出建议:要促进知识网络组织内的知识流动,政府应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接受能力并与企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等组织展开多层次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日益成为企业独特的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从组织内部来分析知识流动路径,将企业组织结构分为业务层、战术层、战略层,将知识由下而上的流动路径分为"内向型流动"和"外向型流动";从知识流动路径方面分析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对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获得产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由外资企业的技术或管理类员工离职创业而衍生内资企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企业衍生途径获取FDI知识将成为内资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研究了企业衍生促进FDI知识转移的机理及企业衍生途径下FDI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衍生对FDI知识转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进一步对衍生企业和员工流动企业样本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衍生企业样本组的知识创新绩效显著好于员工流动样本组,进一步证明了企业衍生对于FDI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反竞争情报单元模型,提出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情况,并从理想状态下的知识流动模型入手,加入反竞争情报手段,构建出企业的知识流动期望模型,即反竞争情报控制知识流分支的最终目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反竞争情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原因、本质、方式、特征等因素,研究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构建了包含五步骤的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模型,提出了促进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少杰  宿慧爽  李京文 《情报科学》2007,25(4):490-493,631
本文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隐性知识的流动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理清了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路径,从而为促进我国内外资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流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型,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传导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整合在这一完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以L企业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对L企业知识创新能力4个维度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进行分析,研究其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建设状况。研究认为类似L公司的科技类企业要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应通过扩大外部联系规模、适当降低核心部门中心度、重视内部凝聚子群等方式整合企业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9.
赵洁 《情报探索》2020,(3):11-15
[目的/意义]根据场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科学引文中知识流动的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通过物理场中的梯度、散度和旋度3个重要特征参量与知识的势能梯度、扩散和吸收3个性质进行对照比较,论证了知识场的存在。[结果/结论]任何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知识势差,并形成知识场力。在知识场力的作用下,科学知识从高势能向低势能流动。科学引文中的知识流动,主要表现为默会知识流动、群体知识流动和个体知识流动。知识流动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学科分化,产生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引文过程就是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势差是知识流动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员工隐性知识的流动即是知识创造的起点,又是知识存量增长和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笔者指出员工隐性知识流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进化性特征,以知识流在员工与各层次主体的流动过程为视角,研究员工隐性知识流增值的作用机理,进而探索价值增值路径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员工隐性知识价值增值阶梯模型,为有效决策和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