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看,张謇的慈善事业体现出诸多特征,慈善动因由“仁者爱人”到“济政之穷”,慈善范围涵盖“鳏寡孤独废疾者”,慈善方式注重以工代赈和教养兼施,慈善内涵融物质救济和精神教化于一体,慈善功能注重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自尊。上述特征体现出张謇在兴办慈善事业过程中对传统慈善文化的继承与超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见诸媒体的多是对高考的正面评价,尽管有少量质疑之声.但在“交流阻隔”的形势下,这些“盛世危言”并未引起考试主管部门的关注,命题者似乎也不在意这些逆耳之言.久而久之,上下也好似习惯了这一现实,质疑之声渐少,这是极不正常的。为了推进新高考和中学历史教育的正常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新高考命题中的一系列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指出:“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能性: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1]《祝福》是鲁迅的经典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为读者讲述、描写了一个叫祥林嫂的女人的悲惨一生。不论是初到鲁镇时三缄其口地“遮掩”其故事,还是再到鲁镇时滔滔不绝地“讲述”其故事,抑或是作为验证者主动“验证”捐门槛效果的故事、作为质疑者主动“质疑”灵魂有无的故事,祥林嫂是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的讲述者、验证者、质疑者。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自学质疑一释疑点拨一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将课堂内的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点拨”和“当堂训练、巩固拓展”三个基本步骤。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研究者、组织者。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 来 ,随 着“ 科 研 兴 校”、“ 教 师 成 为 研 究 者 ”等观 念 的 深入 人 心 , 学校 教 育 科 研 蓬 勃 发 展 , 校 校 有 课题 ,人 人搞 科研 ,已 不 是新 鲜事 。然 而 ,“ 教育 科 研 唯 文论 ”、“ 教 育 科 研 也 要 治 乱 ”、“ 泡 沫 科 研 ”、“ 科 研 浪费 ” 等 质疑 声也 不 绝于 耳。 中 小学 教 育 科研 到 底 怎 么了 ? 我 们在 找 寻 问 题的 答 案 时 发现 :课 题 多 了 ,但 教 师只 是 帮 助 专 家 检 验 教 育 实 验 假 设 的 操 作 者 和 执 行 者 ;论 文 多 了,但 却不 能 让 我 们看 到 教 师 的 身 影 ,…  相似文献   

7.
在概念为本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质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系列认知冲突事件筑桥搭架,设计基于质疑创新发展的概念转变教学流程。以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为例,遵循检测迷思概念——修正迷思概念——建构科学概念——促进观念完善的设计逻辑,结合认知冲突事件来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质疑、深化创新思维。研究认为:合理设计认知冲突能为概念转变教学提供契机与条件,同时促进学生从“引导质疑”到“主动质疑”、从“体验创新”到“自主创造”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8.
读书贵有疑。《礼记》将为学的过程概括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从逻辑序列来看,质疑乃是思考的起点、探究的动因。有了质疑以及质疑后的探寻,读书才能读到一定深度和境界,才能把别人的文字有选择地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价值体系和情感世界。古代中国虽无启蒙的传统,不会像西人那样高呼“怀疑是研究的道”,执拗地把一切置于理性的审判席,但读书质疑的习惯却由一代代的大学问家传承了下来。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宋濂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增多,对北大、清华“一流高校”的质疑声越来越响。质疑者中,甚至不乏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北大校友、著名专栏作家薛涌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北大有关人士首次对“沦为二流说”进行了驳斥——“纯属无稽之谈”!理由是: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高于香港的高校。具体到北大、清华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其不能以“调档线高”而自得自傲。北大、清华之所以调档线高于香港的大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语言、生活习惯、学费等都是有碍于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校到底是一流还是二流,显然不只是取决于所招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 教育捐赠是指通过以非赢利性方式捐助教育系统的公益活动,它是一项慈善事业。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捐赠行为涉及到捐赠双方的“名”和“利”。因而,教育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