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5年3月8日,浙江省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简报《宁波东南商报“两分开”改革初显成效》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东南商报实行改革1年多来,稳步推进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分离,其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人股,成立了东南商报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其采编部分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完全打破身份界限,激活了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标志着浙江省新闻媒体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东南商报推行概念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实践》2006,(9):31-31
进入7月以来,每逢双休日,甬城街头便会出现一支由100多人组成的自行车长队。东南商报发行员身穿统一的印有“东南商报”字样的红马甲,绿色自行车装有“东南商报”标识的白色车筐。骑游队伍经过之处,市民注目观看,交警也主动维持秩序。这是东南商报推行“概念发行”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州商报于2011年3月7日开出了浙江平面媒体中首个慈善新闻专版《商报公益》。这几年来,温州商报以专版为载体,推出“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救助困难家庭‘水晶宝宝’”、“温州市慈善素食宴”、“爱心一公斤”、“寻找百名城市美容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州商报还依托《商报公益》专版,成立了“温州商报义工团”、“温州仁爱义工队”等专门为慈善事业服务的组织,建立“温州商报善基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一份电子杂志平平静静地诞生了。这份叫做《社区周刊》的电子杂志,由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成为浙江省平面媒体和高校首个“社区新闻”多媒体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社会民生,历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里做出不一样的报道?《东南商报》推出一组《海归学子求职记》系列报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创新上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东南商报》是一份立足浙江宁波、辐射东南区域的财经特色都市报,日均发行量30万份,覆盖城乡近百万读者,是深受浙东读者喜爱的报纸。无论是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方面,还是在报业经营、媒体创新方面,《东南商报》都已成为宁波报业市场不可小觑的一支生力军,采编和经营业绩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东南商报》是一份立足浙江宁波、辐射东南区域的财经特色都市报,日均发行量30万份,覆盖城乡近百万读者,是深受浙东读者喜爱的报纸。无论是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方面,还是在报业经营、媒体创新方面,《东南商报》都已成为宁波报业市场不可小觑的一支生力军,采编和经营业绩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8.
2009年,《义乌商报》筹划改版,“时尚”成了此次改版的中心词之一。为使报纸更具时尚气息、更具时代感,2010年1月,改版后的《义乌商报》首次开设了“都市风情”版。  相似文献   

9.
正不断变革,是传媒业与生俱来的属性,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挑战,奋起求变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东南商报》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抓手,按照"抓住点,拓展面,构建多维度体系"的总体思路,整合报网、微信、微博等诸多新媒体手段,打造全媒体发展平台,从内容制作定位到媒体功能调整,再到营销组合推广等多个方面,实施一系列新举措,为《东南商报》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拓展一片疆域。深耕社区,重在有深度在宁波,《东南商报》试水新媒体起步较早,从2009年最初的互联网用户做起,经过慢慢摸索发展到目前包括PC  相似文献   

10.
《深圳商报》和《东南商报》两家媒体,一个在强化社会新闻引导能力方面卓有成效,一个在群体性事件中积极疏导公众情绪方面很有心得,他们的经验和体会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竞争本已十分激烈的成都报业新近又开辟“第二 战场”,将报业“战火”燃向昆明,一场更为“惨烈”的报纸大战在美丽的春城爆发。 报业“川军”南下昆明 在南下昆明的“川军”中,《成都商报》当属开路先锋。1999年,《成都商报》接手云南计委主办的《云南信息报》。《成都商报》副总编郭平出任执行总编辑,并率采编、发行、广告人员充实该报,将《成都商报》的新闻策划、版面模式、发行经验全面移植。同时,《成都商报》还带来600万元资金,并每天向昆明传送4个版面的新闻。由此,《云南信息报》这张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行业报大受读…  相似文献   

12.
谢健 《新闻实践》2007,(3):32-33
《东南商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子报,2003年8月被列入浙江省和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起,报社全面改制,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改革激活了机制,大大发展了报业生产力:刚刚过去的2006年,《东南商报》发行量一路飙升,零售数居宁波早报市场第一。广告到款额同比增长50%以上。在2007年的征订中,发行数又净增25%。  相似文献   

13.
虎年岁未.有幸拜读了1998年第5期《深圳商报通讯》“金笔奖”专稿。我深深地被杨晓敏、姜东南等6名获奖者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金星.光采夺目一催人向上。诚然,我要感谢编辑们的独具匠心。为读者精心采编的这组高质量的专稿,可谓:浓墨重彩写风流.商报‘哈笔”催人魂。报魂铸华章《深圳商报》驻武汉记者站站长杨晓敏。在1998年震撼中外的长江抗洪抢险中,4O多天写了40多篇稿子,组织高质量的照片SO余幅.见报2万余字。事后有人问她:“你一个女同志.为什么如此‘玩命’?是什么力量驱使你采写和组织这么多的稿件?”她…  相似文献   

14.
张海韵  周勇 《传媒》2002,(10):41-42
2001年1月1日,由《石油消息》报更名的《石油商报》正式创刊。《石油商报》从诞生之日就没有“奶”可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石油商报》勇闯市场,实现发行量翻番,经营收入翻番,一举扭亏为盈,走出了一条专业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一、寻找专业媒体的特有市场 2000年10月底,《石油商报》的董事会正式成立,为《石油商报》确定了工作方针和发展方向。大家首先对市场上各类新闻出版物进行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大家对试刊号的总体规划、板块界定分工、  相似文献   

15.
宋歌 《传媒》2015,(5):52-53
商业类报纸是传播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新闻及相关信息的连续出版物.在报业发展史上,商业类报纸是出现最早的报纸之一,是商品社会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报纸种类.目前我国大陆约有冠名“商”字号的商业类报纸60家,其中有国家级的《中国商报》、省级的《成都商报》、行业级的《机电商报》等.认真分析这些冠名“商”字号的报纸发现有许多却“在商不言商”,名曰“商报”,但实际上却演变成了都市报、大众生活报,还有的成为“四不像”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由长江出版集团倾力打造,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主流生活诉求的省级综合性都市日报《长江商报》9月6日“高调”面世。该报创刊号以40版精彩内容,超大信息容量,国际流行的报型,为中国都市报家族再添新成员。当天,6000多名大学生身着有《长江商报》标识的橙色T恤,为《长江商报》创刊促销,在江城武汉掀起一股“橙色飓风”。大学生们把《长江商报》这张“新面孔”介绍给市民的同时,还为市民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总价值100万元的礼品。据该报设在武汉七大城区30个发行站发售统计,《长江商报》创刊号面世普遍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首日发…  相似文献   

17.
当今纸质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为更大范围地吸引读者,各家报纸想尽一切办法,以创新品牌的形式让读者关注。《三峡商报》的“商报小记者”在多年的竞争中被竞争对手克隆过,但是经过商报的精心运作,以活动取胜,让《三峡商报》深入人心,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2008年,三峡商报小记者远远地甩开了对手,成功地领跑宜昌小记者市场,  相似文献   

18.
郭勇 《新闻实践》2006,(9):44-45
地市商报定位“服务经济、贴近生活”,是一种侧重经济报道的都市类生活报。地市商报覆盖范围主要是本地区,受当地经济环境、读者层次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地市商报的经济报道必须有别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全国性主流财经报  相似文献   

19.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1日,中国宁波网和东南商报携手推出互动节目——“天一红人堂”,首期节目《这是一份甜蜜的工作“蛋糕小飞侠”网上卖蛋糕创业》一炮打响,这个全新打造的栏目立刻受到了宁波市民和网友的好评。该栏目的“网络论坛+视频直播+报纸专版”运作模式可以称得上是浙江省首创,在全国媒体报网互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也是走在前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