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为了准确判别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产出水的成因、明确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差异,对该区气井生产数据与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研究区产出水的判别标准:凝析水——水气比小于0.2 (m~3/10~4 m~3),矿化度小于10 g/L;地层水——水气比大于0.2 (m~3/10~4m~3),矿化度大于10 g/L.同时发现研究区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矿化度——凝析水矿化度均小于10 g/L,且以小于1 g/L为主,地层水矿化度大于10 g/L,且以大于70 g/L为主;水型——凝析水以CaCl_2型、MgCl_2型为主,地层水以CaCl_2型为主;主要离子含量——SO_4~(2-)含量凝析水略高于地层水,其余离子含量地层水高于凝析水.由于研究区地层水与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在开展地层水研究中必须首先区分地层水与凝析水,确保分析样品为地层水,才能保证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和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的制备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新制的吸附剂一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时间、pH、温度和Sc^3+的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Sc^3+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在8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pH低于6.50时,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0℃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Sc^3+的质量浓度为50mg/L,pH为6.39时,吸附容量达到886μg/g.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水量对浑水入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含水量对浑水入渗能力产生明显影响,土壤含水量由小变大,浑水入渗能力减小;3个入渗参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浑水入渗及引洪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人工北虫草僵虫(菌核)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的增加,粗多糖得率逐渐上升;随料液比提高,粗多糖得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影响粗多糖得率的主效因素是浸提温度,其次为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3h,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北虫草僵虫粗多糖得率为8.497%.  相似文献   

5.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植烟年限的烟草根际土壤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浓度的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分别对莴苣和烟草进行生物测试,同时用2g.mL–1的正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和甲醇5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根际土壤浸提液进行化感潜力评价;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1)烟草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莴苣和烟草胚根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浓度为2 g.mL–1的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对莴苣和烟草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正已烷、氯仿、乙酸乙酯土壤浸提液基本上无抑制现象。(3)鉴定了不同种植年限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种植1年、种植3年的烟草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中存在烷烃、醇、酮、酸、酯、酚、萜烯类以及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稠、易出砂、水油流度比大,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稳产难度增大的问题,开展了活性水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单酚钾按质量比2:3可复配成最佳驱油体系BN-001.该体系最佳使用浓度为0.5%;BN-001表面活性剂耐温120℃,耐氯化钠大于150g/L,耐氯化钙大于2.3g/L,具有较好的防止黏土膨胀的作用。经现场试验见到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为常规稠油出砂油藏的水淹治理和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9.
利用梯度筛选法,在Pb2+浓度为1 100mg/L时从被原铅锌矿区尾矿库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耐铅细菌.对此株细菌的初步鉴定和培养条件研究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最适摇床速率为150 r/min;对环境温度较敏感,最适培养温度为28~32℃;耐碱性环境,对酸性环境很敏感,最适pH为7.0~7.7.对该株细菌干、湿两种状态下的铅吸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菌的吸附量始终大于湿菌.干菌和温菌的吸附量都会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定初始浓度下吸附量随菌量的增加而减小,干菌大于0.4 g,湿菌大于0.8 g时,吸附量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方法,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固液比和浸提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固液比〉浸提时间,水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3C3D3B2。结论:优选出的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盐渍土水分下渗能力及水盐动态运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渍化土壤水分下渗规律、水分下渗能力及水盐动态运移过程,设计了土壤剖面分层定水头供水及土壤剖面变水头供水下渗实验。测定不同层位土壤水分下渗率、含水率、孔隙水溶液电导率及土壤体电导率等参数,进行入渗条件下水盐动态运移规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水分下渗规律可由积水入渗Kostiakov模型进行刻画;浅层0~40 cm土壤相对于深层40~60 cm土壤具有较强的拦截和贮存入渗水分能力;盐渍化土壤盐分变动带位于浅层0~40 cm,且20~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波动幅度较大,深层40~60 cm土壤孔隙水溶液盐分向下运移的通量与土壤体盐分对其的补充量达到动态平衡,水分下渗过程中深层土壤孔隙水盐分含量相对平稳。实验结果为盐渍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上咸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开展了不同灌溉周期试验.在流动风沙土和荒漠林土两种类型的土壤上,各设计5d、10d、15d、30d 4个灌溉周期,灌溉水均为28 g/L的地下水,灌水定额相同,均为1250 m3/hm2,研究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周期的增长,土壤水分明显减少;不同的灌溉周期,灌溉周期短的样地表层土壤电导率高于其它样地,但土体中层电导率低于其它样地,原因是较多的灌水把盐分向下层淋洗.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通过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 gDNA Kit法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用DNA Nanophotometer仪测定样本DNA的纯度和浓度,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 gDNA Kit法和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浓度分别为41.45 ng/μl、96.48 ng/μl和58.40 ng/μl,纯度(OD260/OD280)分别1.45、1.57和1.82.由结果可知,改良法提取DNA的浓度最高,而Soil gDNA Kit法的纯度最高,但其成本较高,因此,SDS高盐法(改良法)是节省成本且适合提取大批量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方法,今后在提取DNA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纯度.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半干旱灌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已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盐渍土的分布状况,次生盐渍土形成缘由和各种治理措施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生物措施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机理,即灌水在盐渍地脱盐中起主导作用,茂密的植物地上冠层减缓了土壤的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的土壤盐分随着收获而被移除,植物地下根系改善了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质,有利于土壤的脱盐和减弱土壤的盐碱性;最后,简要回顾了国内利用生物措施治理盐渍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豆禾混播防治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5.
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的影响.七个浓度梯度处理分别是:原液(0.078 9 g/mL)、稀释5倍(0.0157 8 g/mL)、稀释10倍(0.007 89 g/mL)、稀释15倍(0.005 26 g/mL)、稀释20倍(0.003 95 g/mL)、稀释30倍(0.002 63 g/mL)、稀释40倍(0.001 97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组.分别简记为T1、T2、T3、T4、T5、T6、T7、CK.结果表明:T1~T6组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数目和生根范围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浸出液浓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其中T1、T2组的不定根数目和生根范围均显著大于其他组;T4和T5组的不定根根粗为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组;T4组的不定根最长根长、鲜重和干重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69%、30.00%和55.56%.试验表明,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具有较明显的化感效应,表现为过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较高浓度起促进作用,而过低浓度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地下水水位为2 m时,不同浓度的咸水(1.5、2.5、3.5和4.5 g/L)灌溉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咸水的浓度为1.5 g/L时,平均株高为58.9 cm,平均叶面积指数为5.69,平均分蘖干重为1.41 g,平均叶绿素含量为26.39 mg/L;与1.5 g/L浓度咸水灌溉相比,浓度为2.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减少1.8%、10.5%、10.6%和1.7%;灌溉咸水浓度为3.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较1.5 g/L时分别减少4.6%、22.8%、22.0%和3.6%;灌溉咸水浓度为4.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较1.5 g/L时分别减少8.5%、29.0%、27.6%和5.6%.灌溉咸水浓度越高,对冬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7.
敦煌莫高窟窟区林地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窟区林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证明窟区土壤水分入渗率较大,平均可达2 mm/min。窟区林地浅层土壤水分的侧渗幅度不大,但土壤深层的侧渗幅度较大。不同灌水 量对土壤水分的下渗率有明显的影响,灌水量大的土壤水分下渗率大,灌水量小的土壤水分 下渗速率慢。在灌水后30h左右,水分可下渗到300cm以下的土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活性氧化镁[XMgO.YMg(OH)2]对含氟饮用水进行除氟处理,试验表明:活化温度设定为440℃,煅烧中间产物碱式碳酸镁[Mg5(CO3)4(OH).24H2O]1.5h所得活性氧化镁0.3g投入100ml 5mg/L的含氟水,处理40min可使F-降至0.06mg/L;当活化温度设定430℃,保温1.5h时,0.4g的活性氧化镁处理pH=5~8的含氟水,净化后水含氟量为0.16~0.44 mgF-/L,除氟容量为1.21~1.14 mgF-/g,pH保持在8~9,有益于人体健康;当含氟水pH=9时,除氟容量降至0.51 mgF-/g;而当含氟水pH=3~4时,不适宜用活性氧化镁除氟.当原水浓度为12.5mgF-/L时,除氟容量为2.33mgF-/g,这个值高于文献中以层析硅胶为载体,活性氧化镁为吸附质,动态除氟容量1.72mgF-/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极化曲线技术、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等方法.研究了Q235钢在不同湿度的两种青海盐湖边盐渍土壤中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湿度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Q235钢在盐湖盐渍土壤中的腐蚀速率也增加,当含水量增大到10%~15%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然后腐蚀速率随着湿度增加而减小;Q235钢在这两种盐渍土壤中,在同一湿度时,盐含量高的土壤腐蚀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