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但长久以来会议新闻报道形式的模式化,致使其成为不受欢迎的新闻报道类型。本文以几篇风格独特的会议新闻为例,分析应如何挖掘新闻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兰天峨 《文教资料》2010,(25):88-89
校园新闻写作大都程式化,读起来老套乏味。在校园新闻写作中适当引入文学元素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说来,就是根据校园新闻写作的不同内容分别引入散文、小说、诗歌的因素,以增强校园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业是大众化的传播事业,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力,就要写出新闻精品。新闻写作中的真、善、美三者之间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新闻精品正是这三者紧密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扩大报纸的新闻信息量,是满足现代读者需求,增强报纸必读性和可读性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改进报道方法、讲求宣传艺术、提高新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扩大报纸的新闻信息量,必须遵循新闻学和信息论的原理;按照新闻信息传播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观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功。通过观察 ,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 ;可以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可以抓住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细节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记者在采访中应有强烈的观察意识 ,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选择最佳时机和位置、积极思考、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许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48-149
编好专刊版面、写好专刊稿件,重要的一条是不能脱离新闻的可读性。如何把握新闻可读性,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新闻理论,可以说,新闻可读性是报纸的根本特性,只要掌握它的特性,其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文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新闻是通过复制真实来张扬真理,匡正时弊;文学是通过塑造真实来扬善弃恶,倡弘正义。在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个终极目标上,新闻与文学殊途同归。新闻的文学性是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可读性,高明的记者往往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性修辞手法展现出新闻事实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新闻策划的意义、原则及作用等方面的内容。指出新闻策划是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指出,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要以事实为依据,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价值。论述了新闻策划对新闻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和正确的舆论监督,提高新闻宣传的报道质量,扩大报道面,增强可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即社会,新闻即生活。新闻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和手机等现代媒体,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同步获取正在发生和发展的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新闻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思想载体和生活方式。为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近年标新立异的新闻软语言,正像春风细雨,走进亿万读者和观众的心里,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闻要增强可读性,除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应读者的需要之外,还必须注重形式的创新,提高科技新闻的审美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读者希望科技新闻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审美享受,是理所当然的事。科技新闻写得愈美,愈有吸引力,其可读性愈强。那么,科技新闻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回答是肯定的。其办法就是记者在追求科技新闻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讲究艺术性。这里说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即用美的形式,美的方法去再现、反映科技内容,把科技内容和美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一种政论文体。它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政论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点,也是一种抓矛盾、摆事实、讲道理的艺术。但是,当前报纸的新闻评论在可读性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老生常谈、面孔生硬、内容枯燥”,使新闻评论不能对报纸版面起到统摄作用。它所倡导的思想、观点也因此不能深入到读者心中,它所担负的宣传党的政策、激励工作热情,弘扬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刘翠 《华章》2010,(17)
该论文阐述了什么是细节,细节手法在消息中的作用,作者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论述了如何运用好消患中的细节手法,建议在消息中巧妙运用细节描写的几种方式,增强消息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可读性,为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与新闻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把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有利于促进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和可读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寂寞句"句式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认为"寂寞句"句式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语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句式简短精炼,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在对比中表现语义重点,能突出新闻的价值;其交互性倾向,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细节描写,能增强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是凸现人物,描摹现场,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现场短新闻中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做到:真实而集中,富有表现力,简笔勾勒,生动形象,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精心筛选,巧于剪裁。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优良写作传统,通过增加论说气势,提高可读性和感染力。气势是评论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呈现。有效地将内容外化为形式,用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写出评论气势的关键。采用有效的说理方法,精心建构文章结构,注重修饰语言,能够增强新闻评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细节能使新闻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感情丰富;使环境清晰清新;使事件精细精确。运用得法,开卷就能抓住读者,继而展示矛盾冲突,将文章推向高潮,并使结尾余音袅袅。从而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表现细节可用动作、外貌、景物、心理等描绘手法,亦可综合运用。记者要炼就新闻眼、新闻耳和新闻心,学点心理学,提高识别和捕捉新闻细节的能力,使自己笔下生花。  相似文献   

18.
刘震 《华章》2010,(16)
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使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新闻怎么说,用什么方式说巳成为吸引受众的主要问题.实.践证明,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关注人的因素,运用生活化、故事化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味和亲和力.本文着重对新闻生活化、故事化的必要性及广播新闻的写作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提高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画眼睛”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典型化的手法与手段,运用于新闻报道里,能够画出具体的形象、精致的细节、曲折的情节,使得新闻报道可亲、可感、可信,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让新闻报道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们对语言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思维方式。隐喻涉及源域和目标域,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的过程。新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体,旨在传播最新的信息,隐喻思维在新闻中,尤其是新闻标题中的大量运用使表达效果更为显著:隐喻具有认知力和概括性,使抽象变具体,还能不断丰富新闻语言,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