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6,(3):8-9
<正>事件是由人的活动、交往和矛盾构成的,因此,在记叙文中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必定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情感,塑造血肉丰满、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把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具体而言,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全面展示全面展示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  相似文献   

2.
马的遐想     
<正>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马的世界记叙文离不开生动的描写,就像花不能无叶人不能贫血。缺少描写的记叙文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难以打动读者。如果说记叙是文章的骨骼,那么描写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不仅要骨骼健全,更要血肉丰满。怎样才能让描写生动起来呢?可以"添枝加叶",在叙述中恰当增加一些细致入微的成分,如"她一下子飞红了脸,瞪着杏眼,扬起牧羊鞭打过来",以情态、动作写出人物的害羞。可以"众星捧月",抓住一点,  相似文献   

3.
左建明 《初中生》2013,(17):7-9
中学生写记叙文,概括叙述比较多,具体描写比较少,文章缺少细节,难以打动人。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学会运用描写。文章有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就等于给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什么是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以情感人是记叙文的目的。因此,文章自身的感染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的感染力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来自作者在叙述中适当的、恰到好处的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细致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和叙述一样,也是文章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结合使用,有时甚至很难截然分开。但从某一段或某几段的主要倾向上看,二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叙述着重在对人物、事件的介绍和交待,使之清楚明白;描写着重于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绘和刻画,使之生动传神,历历在目。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要想把作文写具体。除了叙述之外,还要有描写。写事的作文,我们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年级的作文批改中常发现有的作文"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读之如同嚼蜡;也有些作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叙述也有条有理",但读后索然无味……看来,学生缺少的不是把内容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把内容写生动的能力。缺乏细节描写正是学生文章没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原因。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  相似文献   

7.
<正>"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生动而真实。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景物以及事物(件)的细节描写三大类。  相似文献   

8.
<正>老舍曾言:“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须随时的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由此可见,塑造人物,必须紧扣动作。动作描写出彩了,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就会浮现,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但大部分学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所写过于简单或表达不准确,致使读者读文章时只见文字,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是指记叙和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的文章,常见的有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特写、游记、家史、回忆录等。在记叙文中,人物、事件、环境三者紧紧相连,不能截然分开。但在具体文章里,三者又各有侧重。一、叙事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学会叙事,只在把一件或几件事叙述清楚了,才有可能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或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练习叙事,先要做到把事情叙述清楚、叙述具体,再逐步做到曲折生动。叙事首先应做到明白清楚。一件事情无论大小,要把它叙述清楚,一般总要把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即记叙文…  相似文献   

10.
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记叙文的表达,常常除了运用叙述外,总要结合运用描写。这是因为结合了描写的叙述,能够表达得更加细致生动,更加具体形象;更能牢牢抓住读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叙述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串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描写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08,(13)
作者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描写人物心理的方式有两种: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内心独白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人物心理,从旁叙述则是采用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12.
<正>好的记叙文必定有好的细节描写。如果说故事情节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描写便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情节才跌宕,人物才生动,环境才特别,文章才丰满,也才能愉悦人的心灵。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多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却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学生也一样,大都知道细节描写很重要,很能给文章增色,却不太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细"。本文试就如何从"细"字下手写好细节描写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概念含义有別。叙述,就是用简炼、朴素的语言,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待、说明。描写,则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把人物的特点、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映在那里。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工,像开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则主要描  相似文献   

14.
不注重或不善于细节描写,是初中生作文中的通病. 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血肉丰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叙述 ,就是对人物的经历及事件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描述 ,或对人物的概貌作介绍、说明和交代。简单地说 ,叙述就是把想说的事情、人物或故事说清楚。所谓描写 ,就是通过细部的描绘来展示人物形象、性格、内心世界及特定的环境背景。叙述和描写 ,可以比作“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换个说法 ,就是乘车旅游观光 ,叙述是“走动”,它推动情节的发展 ,不过 ,车行的速度很快 ,车窗外的景物一晃而过 ,看风景是看不到细部的 ;描写就不同了 ,它是“停”,好比停下车来看风景 ,你可以从容打量 ,仔细观察 ,它让读者看到描写对象的细部和微妙之处 ,从…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概述: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佳作,学习本文,要品赏散文的一般做法、特殊技巧。品析本课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典故的综合运用,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体,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认识和体验的一种文体。近来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在确定了对象、事件和主旨之后,或因急于表现主旨,缺乏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表现载体进行细腻地铺陈、渲染、描绘,甚至在开头就直白地把"主旨""喊"出来;或也安排了人物,设计了情节,但在表现过程中叙述有余,形象不足,缺少细腻描写,致使形象无力,主题表现平淡、抽象,缺乏表现力。鉴于此,笔者结合实例,浅谈几点让记叙文语言生动一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肖像描写,有叙述人直绘法的直接描写和作品中人物观照法的间接描写两类。叙述人直绘法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两种情况;人物观照法可分为:旁观式、互见式、自绘式三种类形。  相似文献   

19.
记叙文,泛指记叙类文体的文章,它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表达手段,以记人叙事、状物绘景、咏怀抒情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要写一个人物的活动、经历,要把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交代清楚,要把人物形象的特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中的对话”是指作文中的人物互相对答交谈的语言;有人把它叫作“对话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要写好对话,必须把握住人物的个性,必须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怎样说的都叙述清楚。 鲁迅的杂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主要借助对话,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揭示了三种人的处世哲学和态度。聪明人世故、圆滑、怕事、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