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凌忆光 《大观周刊》2012,(30):47-48
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是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立案前的必经阶段。初查的结果如何,往往关系着案件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但由于种种原因,初查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急待分析、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但由于理论上不重视、认识上不统一、立法上缺失、检察机关知情渠道不畅以及当事人法律知识局限等原因导致法律监督在刑事自诉案件程序上出现“盲区”。为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采取完善立法,畅通知情渠道,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建立担当自诉制度等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肖传庆 《大观周刊》2012,(47):98-9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实施《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当地工作实际,依法积极探索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环节上的适用。其中,广东省出现了首例检调对接机制不起诉的案件,引起法学界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陈华南 《大观周刊》2011,(41):21-21,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高栓院为加强检察改革,针对检察机关公诉案件在一些环节上缺少监督的情况.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论证而提出的一项不突破现有法律框架的重要的改革探索。鉴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现实重要性.就人民监督员对公诉案件的监督程序、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其与刑诉程序的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把刑事和解作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形式探索开展了刑事和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得到立法肯定首次写进新刑事诉讼法。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提出了挑战。检察机关要提升执法理念,正视刑事和解中面临的司法资源不足、和解协议执行不力、刑事和解监督缺位等问题,从观念转变入手,加大队伍、机制等建设力度,积极优化刑事和解的效果,实现新刑诉法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自建院至今已收藏诉讼档案10余万册,其内容涵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相当丰富。它是我国建国5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实施已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的真实情况的缩影。反映了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诉讼档案得到了充分利用。有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利用原审案件档案资料申诉成功,获得减刑甚至由有罪改判为无罪获释。尤其是十年动乱结束拨乱反正时期,利用法院诉讼档案使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一些民事案件当事人利用原始诉讼档案资料进行申诉,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徐芳  王恩光  刘文哲 《大观周刊》2013,(4):31-31,26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国际上是保证刑事案件程序和实体合法的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刑事检察工作来分析检察机关运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探讨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合理运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的依据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刚 《新闻通讯》2009,(10):22-24
案件,是媒体报道特别是法制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这里所说的案件,是广义的案件,包括刑事、治安案件,腐败案件以及突发事故等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档案安全领域呈现违法高发而刑罚阙如态势,折射出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的现实.造成如此困境,既有档案行政立法与刑事立法不协调、案件移送程序不健全、证据转换困难等客观原因,也有档案主管部门选择性执法、检察机关监督乏力等主观因素.推进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顺畅衔接,较为可行的路径是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共同发力.首先,加强档案法与刑法的实体性衔接,明晰档案违法犯罪的判定标准;其次,优化档案违法犯罪案件移送与承接程序,完善档案行政证据转化及认定规则;最后,拓宽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检察监督信息渠道,创新检察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刚性.  相似文献   

10.
王东风 《大观周刊》2012,(38):65-65
“个人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的检察官办案机制,沿用至今巳历时三十余年。三十余来,该办案机制对于确保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防止检察官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均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甩。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近些年来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引发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造成刑事发案不断高发,也带来检察官所办案件中审查逮捕案件和审查起诉案件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近些年来该办案机制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和审查起诉案件时.其积极作用夭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金栋女 《大观周刊》2012,(46):72-7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有利于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但这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笔者试从庭审规范、诉讼效率、法律监督等方面着手.提出一些新刑诉法下公诉机关对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应对的有效措施。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12.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35):46-4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41):105-10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案件,是媒体报道特别是法制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这里所说的案件,是广义的案件,包括刑事、治安案件,腐败案件以及突发事故等等。对案件的报道,多年来媒体做法不一,社会褒贬不一。有的对其视如至宝,拿出大量版面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李德红 《大观周刊》2012,(35):45-45
近年来贿赂犯罪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为办案的检察机关必须在查办贿赂案件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贿赂案件特点,针对贿赂案件新动态和新特征,积极思谋应对的侦查方法,逐渐探索和完善侦查谋略,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起很难移送检察机关的案件:3名歹徒持同一类型刀具将一名被害人刺死.犯罪嫌疑人虽然被抓获,但公安人员很难判断具体是哪个嫌疑人向被害人捅出伤及心脏的致命一刀.关键时刻,刑事科学技术警察接过重担.他们利用人体成伤实验平台,通过对3名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所处的角度及体位进行现场模拟,很快确定出致命一刀是谁所为,这个犯罪嫌疑人面对铁证也只能认罪.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刑事犯罪诉讼档案,是指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犯罪档案。这里指的刑事犯罪诉讼档案,不包括公安机关受理的普通治安案件,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案件,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中的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一些法制类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公安机关已将三名罪犯抓获归案”、“检察机关已对犯罪分子某某提起公诉”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并无语病,但仔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着法律错误。 去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的刑事审判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重要转变,这就意味着,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只有在法院对其做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被称为“罪犯”。因此,在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期间,检察机关审查期间,对这些人只能  相似文献   

19.
准确是新闻报道的要义之一。法制新闻报道更要求准确。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常见有些文章将起诉、申诉与撤诉三者相混淆,造成了逻辑混乱或言不达义。如《离婚不离家的悲剧》一文,就错将放弃“起诉”和“撤诉”用作放弃“申诉”。《离》文的大意是,某县法院在处理部分离婚案件遇到夫妻财产难于分割时,不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将夫妻协议分割房产作为是否准许离婚的附加条件,导致一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放弃了离婚诉讼。《离》文有这样一段话“……法院不得不要求夫妻双方必须在提供可靠的分割房源后才准予他们离婚,使得一些人只好取消离婚申诉”(见《中国妇女报》1996年5月6日)。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大观周刊》2012,(33):45-45
刑事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保护的重点对象.从当代刑事诉讼的发展来看,扩大和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发现刑事案件线索,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因素。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被普人的保护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