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机遇,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加强队伍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构筑起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建设局域网,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作出回应,以便更好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共青团档案直观反映了团员青年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情况,是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推优发展入党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档案管理,既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完善高校档案工作的必要途径.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明确“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的改革方向,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确保实现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改革目标,势必需要突破共青团档案管理现状,不再局限于管理团籍档案及文书档案的狭义模式,探索能够普及高校全体学生、服务学校实践育人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挑战,提出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策略,以期为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新民主主义教育,高校在继承解放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翻开了新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宣传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建设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报、校园电视、广播、校园网络这校园四大媒体,是高校党的宣传工作中所掌管的四大重要阵地与喉舌,在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6.
梁晓  赵军山 《传媒》2019,(6):84-87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高校新闻专业特点,进行工作方法创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并促进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发展。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主要从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党建三个方面工作来进行:政治意识方面的工作创新就是要使学生树立"人民性"新闻意识;责任意识方面的工作创新就是要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意识;党建方面的工作创新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格日乐 《大观周刊》2012,(14):142-142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始至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等教育的第一位;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法纪教育;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以及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等几个方面,切实加强高校学生恩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除发挥其传统的职能外,更突出了它的教育职能。一、高校图书馆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特点,生动、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新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交叉渗透,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整体化,或称进入了“系统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自觉地以培养目标为己任。教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发展和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特征,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诸如: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吕梅 《新闻世界》2012,(10):190-191
微博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好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不断探索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的设立,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运行中,必须要提升高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2.
张晓磊 《青年记者》2017,(24):96-97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至关重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长期工作,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时代,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高校要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新媒体,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社会的高速向前发展,要求思政工作不断创新,首先,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其次,思政工作者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转变教育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第四,充分发挥高校中学生自我管理机构的作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孔令轩 《今传媒》2023,(11):185-188
如今,在以新媒体为主导的媒体生态背景下,各类在线网络教学平台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但是,网络资源中充斥的负面信息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出发,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谭秋浩编写的《"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行与思》一书直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常态和新问题,既突出理论探讨,又重视经验总结.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兰台世界》2006,(7):44-45
新的时代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使作为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工作如何创新,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如何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服务就成为高校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盛艳秋 《出版广角》2015,(15):46-47
提升高校学报编辑思想政治素养的是学报发展的坚固基石,也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只有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拓宽高校学报编辑教育培训渠道,不断推进理论研修与报网联动,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学报编辑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尤其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变革、文化思想碰撞激烈、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拓展了传统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健全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厚植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当前事业单位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文化建设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剖析了事业机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助推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效,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在组织文化建设的灵魂地位,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创新,为建设优秀组织文化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从而促进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