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2,(5):91-96
清初山西阳曲作家刘璋一生创作了多部小说作品,除讽刺小说《斩鬼传》外,还有《飞花艳想》《幻中真》《巧联珠》《凤凰池》四部才子佳人小说流传至今。刘璋作品中蕴含了较多的占卜与梦境相关的叙事,通过这些情节,可以考察出小说中占卜与梦境的叙事特色,亦能体会刘璋本人因果报应思想与怀才不遇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斩鬼传>闻名的山西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即<飞花艳想>、<凤凰池>、<巧联珠>、<幻中真>.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刘璋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只注意《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创新,阐明了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初著名小说家刘璋创作了《斩鬼传》、《凤凰池》、《巧联珠》、《飞花艳想》等小说,肯定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强调其社会功用,提倡虚实相生、文贵自然等原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有着自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才子佳人小说属明清时期的一种创作流派。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玉娇梨》这一才子书对后世才子佳人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叙事模式的视角出发,将《玉娇梨》与其他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小说在诗歌穿插、功能性人物设置及大团圆结局方面的叙事具有陌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兰香》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作品中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对现 世人生的冷静审视,在整个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书中体现出来的儒、 道二家不同的生死观入手,对《林兰香》一书的深层意蕴加以阐述,力图揭示出《林兰香》在才子佳人小说 外表下潜藏的深刻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受古代小说的影响不很直接,相比之下受戏曲的影响更为明显。作为才子佳人题材戏曲的代表——《西厢记》,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语言运用、思想倾向、表达手段等诸多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形成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邱江宁博士新近出版了《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叙事模式》)。本书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及叙事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就。笔者以为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文化上的透视。文章认为才子佳人作品的婚恋观是循于封建礼仪的婚恋观。以礼节情 ,以礼正情是作者的创作意旨 ,也是作品中的人物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与进步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所表现的以情反礼的进步观点相比 ,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 ,这类小说还表现了对一夫多妻制的颂扬 ,表现了作者落后保守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启蒙知识分子(包括作者自己)形象,揭示了"五四"前后初具启蒙意识的知识者从反抗、挣扎到沉沦以致死亡的悲惨命运;同时结合鲁迅精神发展所经历的悖论情境,力图把握附着在主人公身上的作者的心路历程;挖掘出鲁迅反抗绝望终至虚妄的痛苦的深层原因;分析该类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从文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3.
国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学界20多年来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综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深入的领域,认为国内阿特伍德研究需要从目前以长篇小说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式转向诗歌、文论、短篇和长篇小说的综合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要着重结合作家的创作思想、女性意识和政治观念,避免重复研究与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14.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潮的引入两股风潮共同催生了现代文学里历史小说的心理分析一脉,从鲁迅到施蛰存,再到40年代的李拓之,这一派写作其实一直都在深化并继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施蛰存和李拓之两篇相关代表作品的对读,探讨了这派小说的部分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东西爱把其小说的环境设置在乡村之间,以乡土为背景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这正是作者扎根于故乡土壤获得的精神凝固,是作者对乡土情感的洇散。这种凝固和洇散,能把小说中的虚幻世界构建成一个真实的世界,成为小说中物质背景与精神背景的粘合济,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小说对个人历史的重复叙述渗透着他对自我的焦虑。通过对各个时期张贤亮解决该种焦虑的努力的分析,发现作者只能借助外部社会政治话语给予自我的“社会认定性”来解决自我焦虑,而没有个人独立的信仰支撑与精神资源,并认为张贤亮这类作家难以创作出具有持久魅力与经世价值的作品的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对“荷花淀派”的孙犁和此流派其他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二元对位的分析与比较,从而辨析“荷花淀派”与浪漫主义文学要义的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9.
进城农民工的悲剧描写是当下小说创作的热点。文章以《泥鳅》为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工小说悲剧书写的特点和意义:悲剧模式——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受难;悲剧原因——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写作立场——对历史痛点的人道主义记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学生能更深入的探究鲁迅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