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逸 《东南传播》2020,(5):136-141
本文通过对晋江文学城发布的2003-2018年完结总榜中所刊载的100部现代言情小说进行内容分析,将文本中涉及到的男女主角外形资本、个人品质、个人情感状况等33个变量进行操作,通过对各变量进行量化处理与关键词提取分析,研究发现小说中的两性形象存在较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它在性别意识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两性平等意识逐渐树立,当前主流小说创作仍无法摆脱"男性压倒性优势"的藩篱,但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已经慢慢进入读者视野。  相似文献   

2.
刘云生 《新闻爱好者》2011,(21):111-112
毋庸讳言,阿来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尘埃落地》等作品在主流文学评价中获得热烈赞誉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一种近乎偏执的质疑。有研究者认为阿来的创作以"汉民族思维方式为主,以藏民族思维为补充","希望阿来的创作有更多的本民族新的存续和发展,在民族内在的历史文化中不断锻造,不仅仅有现代意识的鲜明,更要有守候民族惯有的理性和思辨的恒力",因而对其创作及其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结合──《长城万里图》评介陈颖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抗战题材的小说创作始终是一个久盛不衰的“热点”。但客观地说,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创作由于长期受到“左”的政治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表现为视野狭窄、主题单调、人物苍白,有些作品在创作...  相似文献   

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后,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不但冲破了"左"的思想的种种束缚和禁区,而且文学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文学创作呈现日趋繁荣的新局面.在这历史转折时刻,上海十个郊县的创作力量还相当薄弱,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还很缺乏.为了繁荣文学创作,《上海文学》编辑部联合郊县各文化馆,主动、积极地担负起培养上海郊县小说作者的重任,定于1980年12月1日至6日在金山县文化馆召开"上海郊县小说创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正经临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新时期文学也在其自身的转型中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新时期文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总体成就,但小说创作始终处在文学转型的领军位置。因此,对于刚刚过去的小说潮流予以深刻有力的反省自然进入批评家的视域中。有关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成果是不胜枚举的,单就我手头以“新时期小说”命名的研究著作就有庞成英《新时期小说文体论》、邓时忠《新时期小说与西方文学思潮》、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邝邦洪《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研究》等好几种。但立足于当下富有革新锐气的学术前沿,即使有如此丰厚的学  相似文献   

6.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兴起于西方,发端于英国,上世纪20~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盛行于西方各国。意识流概念从论及关于人的意识活动特点,即人的意识是一个流动不息的过程,发展到文学中的小说创作领域时,已是专指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7.
那仁居格 《传媒》2019,(3):34-36
《花的柴达木》创刊于1980年1月,由海西州委宣传部主管,海西州文联主办,至今仍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蒙古语文学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立足海西,面向全省和国内外,重视刊物的时代、民族、高原三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重视对本土文学新人的发现和培养,在作品面前人人平等,择优发表。《花的柴达木》肩负着扶持与培养本土蒙古族母语作家、推动海西及全省蒙古族文学发展的重任,对开阔蒙古文读者的视野、激发蒙古文作家的创作热情、推动蒙古语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壮大蒙古族文学作者队伍、发展蒙古族文学事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30多年来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由此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阚文文 《现代传播》2007,(6):154-155
在近代文学品类中,小说具有更明显、更直效的市场属性,尤其在100年前,20世纪初的晚清,在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口号的指引下,职业化的小说创作群体开始成型,小说市场的"供方"渐渐成长,小说在当时不仅仅只是一种文艺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其传播形式已逐步从书籍单行本延伸到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新媒体上.  相似文献   

9.
任珂  赵程远 《今传媒》2023,(10):73-76
过去,少数民族电影大多被置于“他者”视野的诠释中,在特有文化景观与过度外化的形式下被表征为一种虚幻的现实。21世纪以来,一批具有自省意识及人类学视野的本土新势力导演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藏族题材电影创作景观”,完成了对藏地空间和藏地文化的真实还原。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导演借助视觉图景延伸文化意蕴,以时代为基底塑造身份标识,在主客观的双重意识下越过民族、地域的价值鸿沟,实现了影像与符号表意之间的有效协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传播领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作品的多样化发展,旨在为藏族题材电影的跨域性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中,大量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给作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由此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影视化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现象的产生,除经济原因外,还有影视对小说创作的直接冲击、大众文化时代带来的读图要求、影视对当代小说的需求及影视和小说之间存在互通的可能性等几个方面的原因,理清这些原因,将有助于小说与影视两种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更有助于创作主体认清二者之间的不同艺术特征,创作出更具有文学特色的当代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1.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本地化特色;回归前后,香港小说出版的"家国意识"增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起步,不少作家认为应从微型小说做起。的确,微型小说篇幅短小,较易驾驭,壶中千秋,方寸山林,是文学作者培养观察能力、锻炼写作技巧、以至展示艺术才华的一种理想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选材和谋篇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样式,在这些环节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①选材。同其他小说形式(长、中、短篇)相比,微型小说灵活、简便,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它无需像长篇小说那样必须对大量的生活材料进行反复的提炼、概括,从而升华出一种博大深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刘彦池 《大观周刊》2011,(37):21-21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土壤不同,在结构艺术上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党史传文学的影响,而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中西小说在创作上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对中西小说之间的这种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在汪曾祺复出的过程中,《北京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率先发表了汪曾祺别具一格的小说创作。《北京文学》通过组织评论文章、评奖、召开作品研讨会等方式,正面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大力向社会、读者推荐这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重视和研究作为概念范畴的理论不同,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则对作为现象的文学更感兴趣。他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对文学进行思辨的研究,而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来剖析一个个具体的文学事实。把文学事实放在作家、书籍、读者这个交流圈之中进行研究,从创作生产、出版发行、消费阅读这三个过程中去剖析,得出了许多富有启发的结论。凡文学事实都必须有作家、书籍和读者,或者说得更普遍些,总有创作者、作品和大众这三个方面。于是产生了一种交流圈,形成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书籍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不断涌现,一些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书籍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书展中频频获奖,标志着我国书籍设计艺术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书市中也看到了不少劣质的书籍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7.
<正>鸡西矿工报是一张企业报,它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比共和国的年龄还长。鸡西矿工报的副刊作为鸡西矿工报的一部分,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批文学创作者。近两年来,鸡西矿工报副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群体——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人。上班时,他们就工作在千尺井下,下班后,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副刊刊载,逐渐形成了鸡西矿工报副刊一个新的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18.
晋唐陇右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右,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过渡地带,横贯全境的丝绸之路,是汉唐中外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又聚居往来着众多的民族,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出一种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和求新尚奇的民俗风气,为文学艺术,尤其是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晋唐小说的发展过程中,陇籍作家做出了值得骄傲的贡献,这一时期陇右小说的创作,不仅构成并且推动了志怪传奇的发展繁荣,而且也形成了一种值得研究的地域文化现象。 概括起来看,陇右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1)流传至今的志怪传奇作品中,陇籍作家的创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晋代的王嘉,唐代的李朝威、李公佐、牛僧孺、李复言,五代的皇甫枚、王仁裕,都是当时最重要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分别体现着所在时期小说艺术的最高水平。尽管他们并不全都在陇右地区从事文学活动,但乡土文化中那种宽容开放、求新尚奇的精神,却无疑对他们选择并坚持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起了积极的作用。(2)陇土风气和陇籍作家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当时的小说创作,象李公佐对白行简的敦促,牛僧孺对一时风气的影响,都是著名的例证。(3)陇土生活不仅为小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植土壤,而且也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00年敦煌遗书的发现,为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许振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本书把文学"视为一个流动变迁的过程",重点考述《红楼梦》这部"极顶"之作问世前,即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的历史。进入"过程"的文学史观,强调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  相似文献   

20.
江胜清 《新闻爱好者》2011,(19):108-109
新世纪以来,湖北小说创作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创作态势,并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创作景象,具体表现为创作团队的"一主两翼"、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竞相繁荣、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都市与乡村的双重变奏,湖北也因此成为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文学鄂军的旗帜在新世纪文学的天空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