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虑,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排序"和第五章第三节的"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教学内容合并起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系的体会。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对它的学习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综合运用,又能为后续对分查找的学习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史玉珍 《考试周刊》2011,(4):198-19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有10个一级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虽然编排在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但是本节内容与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和第8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的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教学内容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磁铁的力量"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磁"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重点研究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并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读懂教材"是每位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读教材呢?我们的体会是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读,力求读出教材呈现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联系新课标分析变化的依据,从而体会新教材"问题串"的目标意图,再结合学情将"问题串"转化成课堂预设的"活动串",使之成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思考串".下面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以下简称"第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分析为例,说说我们对新教材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虑,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排序和第五章第三节的排序  相似文献   

8.
"长江的开发"是"河流和湖泊"一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既是对第三节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又是对第三节内容的固化和提升。正文十行约282个文字,图片18幅。可以归纳为"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图片多、活动多、材料多、文字少"。基于本部分特点,教师既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掩护下无所事事,也不能在传统教学观的束缚下,固守着知识的本位。而应将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尊重生活理念,打造精彩课堂,凸显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14,(10):40-43
写在前面的话:近日,"教材与教法的对话"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重点课题推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小学召开。大港第九小学校长高相发和大港第六小学校长宋金江汇报了"‘双向导学’教学模式与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实践研究"和"‘一体双翼’任务驱动式团队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随后,进入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教材与教法的对话",笔者作为主持人组织了这场对话。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以下简称"教材")第2.5节"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一课时的内容.从实际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对本节课不够重视,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解几道例题、布置几道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了解、感受"向量法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另一种方法,缺乏对教学目标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现笔者将自己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概述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杜文娟 《学语文》2013,(1):66-6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必修)第五册选有《滕王阁序》一文,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似欠妥当,故笔者不揣鄙陋,就此提出商榷,仅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一、墟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墟",教材解释为"域,所在之地"。粗看似乎不差,细究似有不妥。 "墟"原为"大土丘"义,本作"虚"。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也,以望楚矣。"  相似文献   

12.
孙秋 《考试周刊》2009,(51):177-178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与我们"》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考试周刊》2012,(33):9-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本",教师教学基本功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舍得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下列角度入手:一是从新旧教材的"变化"中去理解教材;二是要慎重看待"用教材教";三是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5.
一、对福建省教育改革项目"一标多本"的内涵和实施意义按照《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的要求,我校被列为"一标多本"改革项目的试点单位,"一标多本"是指除开设当前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实行统一《课程标准》,还开发采用多种版本教材并行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开展"一标多本"改革项目的意义在于改变过去教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给家人的一封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不同类型的视图,掌握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重点练习文档加密保存和拼写语法检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对"给家人的一封信.doc"文件进行各种设置和操作,既巩固了小学阶段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Word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将文档加密保存和拼写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概念多,感性认识少,知识抽象,特别是涉及生物电信号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相关内容,教材并未设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观察不到相关现象,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本节教材设置的实验"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困难,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有时间进一步探究,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完成教材实验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牛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进行观察记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娄维义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0-31
1 教材分析 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二第一学期[1]第1节第四部分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Xb.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本节课程标准为"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