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水进行了分析。并对风水文化观念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加以阐述。“东方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原始思维的自然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风水学中的现代生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水进行了分析,并对风水文化观念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加以阐述."东方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原始思维的自然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风水理论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美学。许多风水理论范畴的概念直接被画家移植到绘画美学中成为美学概念,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成为中国独有的一个画种。  相似文献   

4.
一、风水及其内涵当今风水以其特有的面貌与意义而为世人所注目,褒贬不一。在对待它的态度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未加具体分析而过份抬高;一是对之不屑一预,似乎“迷信”二字是以概括。其实,风水作为一种观念及具体的堪舆术,无疑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有着深刻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风水理论在我国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其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简述了风水理论的起源和作用,阐明了风水理论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内涵以及对人文生活的影响;通过对实例的客观分析,辩证地看待风水理论,准确地理解建筑风水与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吸取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着眼于风水理论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最后列举后现代中的景观设计和风水理论的可结合性,并以长沙橘子洲头为例,探索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风水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0,(13):56-57
在传统社会,国人有风水之信。何谓“风水”?晋人郭璞曾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由此看来,风水是一种术数之学,其核心是相宅、相地以求得“得水、藏风”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7.
王天 《科协论坛》2004,19(2):47-48
风水是什么,风水是附体建筑身上的神煞妖魔,风水先生是建筑界的巫师。风水二字从字面上讲,源自东晋郭瑛的“葬经”。“葬经”这样说:“气成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就其实际意义来讲,风水是相墓地、建房舍的神秘法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它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一种发展与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体现,也是基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现实所作出的正确决断.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小波 《百科知识》2012,(20):56-58
正风水是中国人内心的秘密,千百年来,我们的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理想的风水模式,体现出古人对良好人居环境的追求,同时,在风水的形成演变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祈福祥愿的风水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建筑的始终,使中国古代城市、村落和民居呈现出独  相似文献   

10.
何宁 《科教文汇》2007,(2X):192-192,19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居住文化的核·心之一。该文化必然成为房地产广告的文化观照之一。“天人合一”的居住文化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水、以及山居传统上。房地产广告可以以这些传统元素作为诉求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天人合一”的实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北大教授讲风水2005年10月,由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开办的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招生100人,但前来咨询的有4000多人,几乎国内各省都有,还有从美国、新加坡来的,学员包括搞房地产的老板、建筑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其实,学习风水知识这次并不是第一个先例。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就在北大开了“风水学”的选修课;同期,北京建工学院韩增禄教授、东南大学李仕澄教授等人也分别在校内开设了与建筑风水有关的选修课程。于希贤教授等人认为,风水属于国粹,它讲究城市整体布局,整体协调,强调建筑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风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专门处理方法与空间艺术,风水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风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它是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乃至生态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风水学在对自然环境对人类作用的解释上,无论在其典籍理论中,或在具体操作规程上,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风水学理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睿智  聂焱 《科教文汇》2008,(5):147-147
所谓“风水”的全称就是“风光山水”,本质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理想的人生境界,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方 《金秋科苑》2009,(10):10-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方位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有着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而并非不同领导人的刻意创新。对这些理论成果的解读,要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角度全面地进行考察,注重理论提出的政治原生态背景,这是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方位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有着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而并非不同领导人的刻意创新。对这些理论成果的解读,要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角度全面地进行考察,注重理论提出的政治原生态背景,这是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木桶理论”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本文从“木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木桶理论”所蕴涵的现代管理学原理,即:系统管理、揭短管理和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木桶理论”的管理思想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胤瑾 《科教文汇》2008,(36):242-243
1926年,穆木天和王独清的两篇相互应和的文章《谭诗》和《再谭诗》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象征主义诗论,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由于当时社会精神的现实需要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个人气质秉性的影响,他们在接受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和扬弃,因此和西方象征主义相比,他们的象征理论有着明显的中国化特点,本文从“暗示”、“音乐性”和“艺术与社会”三方面论述其接受与变异的“本土化”建构。  相似文献   

19.
乾坤 《科教文汇》2008,(13):184-184
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之为原则,有人称之为理论,也有人称之为标准。译界时贤各抒己见,评价有贬有褒,但至今仍未有一家之说能够超越它。因此,有人说研究“信、达、雅”,就是研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因此说研究翻译原则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发明》2009,(5):58-59
一个产业的发展,生态十分重要,这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合理的生态环境一样。创意产业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态?创意生态有着怎样的理论先导?创意生态有着怎样的实践模式?中国现阶段需要为创意产业生态的形成做哪些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新开设的《创意生态》这个板块所要探讨的内容。苏彤同志是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主任,2004年CCIA创意中国行动发起人之一、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联合会合伙人,中国创意产业原创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这位创意产业的“老人儿”,他对创意产业敏锐的意识和深刻的见地总能让我们体味到一些深刻的东西。为此,在这一板块中,我们开设了“苏彤声音”栏目,听听这位在产业内浸淫已久的业内人士的观点,相信列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裨益。此外,感谢创意中国城市资源协作中心学者们对本栏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