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促使学生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经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还蕴含着厚重的民族品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经典诗词的诵读,能够促使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一.活动背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千百年来大浪淘沙至今仍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的文化精品。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民族的灵魂,摸准了时代的脉搏,引领着社会的前进,一直给人们以心灵滋养。今天,我们提倡青少年读经典,不仅仅是青少年成人成材的需要,而且是民族复兴、祖国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因为传统经典是滋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乳汁,  相似文献   

6.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如今国学经典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顺应了当今时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我国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在中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对外音乐文化的多元接轨,人们对其艺术水准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地寻求突破性的发展。面对民族声乐对原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这样一个课题,我们应该立足亲近传统、感受传统、认识传统、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来发展。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要适时地适应时代市场的需要,学会变通地传承与发展古老音乐文明,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正>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  相似文献   

11.
用传统经典文化来引导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修养、培养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思想品质的形成阶段,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纯净的心灵世界,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不管社会怎样变迁,科技怎样进步,教育怎样改革,都不能摒弃经典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年轻的心灵就不会荒芜,让校园也因经典而美丽。  相似文献   

12.
陈元忠  肖玉辉 《现代语文》2013,(10):104-105
谈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将古文和古诗联系起来,就会和三字经等古典经典文学联系起来,似乎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仅在对经典的阅读和学习之中,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学习经典固然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但这不是全部。传统文化据蕴含在语言之中,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文化的根就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之中,在我们传统的习俗之中,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培育我们团结各民族的情感,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积淀文化。以下从经典诵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到解决目前经典诵读方面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顾丰英 《辽宁教育》2013,(11):42-43
为了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近年来,我校致力于研究和打造“亲近小古文,感受大文化”的校本教材,将经典的文言旬段和故事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在小古文的世界里感受中华经典的意蕴和情味,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妙。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着种种挑战,体现在大学生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大学生阅读经典越来越少,还要面对网络文化强烈的冲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的办法是:引发大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多读经典名著,构建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立华  王瑞成 《德育信息》2002,(6):35-35,71
民族精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让学生学习民族经典文化,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据此,我们确立了“十五”期间的办学思想是“用民族经典文化,育当代创新人才”。我们有计划地落实办学思想,走出了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如何让小学生喜爱诵读经典诗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读经典美文,育少年君子。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灵魂与核心代表,通过经典诵读,能让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扎根、传承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先烈东小学从2000年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致力于把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梅 《华章》2011,(33)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走进校园,“书香校园”营运而生,凸显的效果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华文化对孩子发展、成长的影响力.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经典为伴、与圣贤同行”,我们通过营造宣传性、教育性、浅显性与可操作性的环境,让幼儿经常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通过抓住生活环节,建立了两个特定常规制度,让幼儿时刻与经典文化为伴;我们以活动导入,幼儿参与到形式多样、富有游戏趣味的经典诵读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喜爱经典、亲近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