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绍华 《教师》2008,(10):89-91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感受到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如今,我校的教改教研之风正如这一阵春风.它吹“绿”了课堂,使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我校在2006年4月选定《农村中学“影响·反思·探究”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之后,近几年来,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校本教研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的发展,使我们教师在教研教学中不断地取得进步。这两年来我也沐浴了这一阵春风,并携着它进入了语文课堂: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文本的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在口语教学中,细心打造训练目标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校长如果不深入课堂就等于蒙着眼睛的工程师。”我当了校长之后,在抓诸多管理的同时,突出抓好教研工作,以此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向教研要质量”的办学宗旨。我根据勤能补拙之理,力求做到零存整取,坚持六勤,以取得领导好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1981年8月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家中继父、母之后的第三位教师。踏上三尺讲台,常常叮嘱自己,要干就要干好。1992年从浙江教育学院学习回来,在心中默默种下"以科研为乐"的种子,并视为珍宝,珍爱它,精心侍弄它:多年来,我勤浇水,勤施肥,使其由一粒种子长成幼苗,细心培育并努力使其在我心灵的世界中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4.
“嘎”的一声,一只鸟儿从天上飞过,嘴里掉下一粒种子,落在我家院子里。不久,院里长出两片嫩叶。绿了,是棵枇杷树苗。为它浇水施肥,勤加培养,几年工夫,不觉已长得人一般高,干壮叶宽,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5.
佛门有一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它的本意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我引用这句话,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时时勤拂拭”,及时拂去洒落在师生心灵上的“尘埃”,排除师生消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师生积极心态,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进行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田梅 《教师》2019,(15):1-1
“眼勤、嘴勤、腿勤”是我从教以来听得最多的建议,我将其视为为人师的“三勤”。在此基础上,我结合自己近两年来的经历总结了班级管理的“四心”,即爱心、放心、耐心、真心。拥有爱心。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应以成绩、出身评定他们的好坏,进而区别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你用会不会爬树来评判一条鱼,那么它会绝望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一旦有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奋斗就有了持久的支撑力量,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勇往直前,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正是这种执著,使我多年来恪守“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的教研工作“三准则”,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 十 三 年 前 实 验 小 学 创 建 时 校 长 就 把 培 养 “ 学 者 型 ”、“ 科 研 型 ”的 教 师 作 为 己 任 时 ,当 实 验 小 学 把 苏霍 姆 林 斯 基 的“ 引 导 每 一 位 教 师 走 上 研 究 这条 幸 福 的道 路 ”作 为 教研 工 作 的 指 导 思 想 时 ,“ 教 学 研 究 ”就与“ 实 小 ”人 结 下 了 不 解 之 缘 ,它 犹 如 一 首 悠 扬 、深 沉 的 小 提琴 曲,不危 峰兀 立 ,不 盛气 凌 人 ,但 沁 人 肺腑 ,时 时萦 绕 在 我 们耳 边,流淌 在我 们 心间 ,它 在“ 实 小 ”人 十几 年 的 努 力中 ,已 逐渐 形成 为 一种 教研…  相似文献   

9.
柔和:如春雨润物。语气温和,语势柔和,语调平和,如春雨润无声。面对“后进生”中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声温和的问候,恰似一股暖流沁人心脾;一句柔和的应答,一定使后进生有了理解、关心和尊重自己的感觉;一句平和的问语,刹那间让后进生体味人间的平等,温和与亲切。勤问答、勤谈心:如燕衔泥。心勤者,话自勤。对“后进生”转化有责任感的教师,常常会想困难之所想,急困难之所急,答困难之所问,释困难生之所疑。因此,勤问答、勤谈心为教师修养之要领。勤问答,激发后进生对疑难问题的“问”,这是转化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要有问答,教师即要勤答,又要…  相似文献   

10.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教学科研活动。它以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为目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校本研究的规划、构建,并科学地组织实施。在三年多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以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进行了探索,除传承了优秀的教研方式外,还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校本教研方式。一、新课改理念下的校本教研含义校本是以校为本的简称。有人称之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据此,“校本教研”包括三方面含义:“为了学校”的教研,“在学校中”的教研和“基于学校”的教研…  相似文献   

12.
人生犹如考场,要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若想在每次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武器只有一个:勤奋。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写日记了。我总觉得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等着人去写出来。关键是要用“心”去体察,用“勤”去抒发。上初中时的一年暑假,我们去苏州游览。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月刊》一直是我中学数学教学教研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培养下,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奖,还有五、六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爱《中学数学月刊》,我爱她的内容——短小精练,爱她的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有两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一是1999年第8期的章“解题与选题一例”,它开创了中学数学教研从“做”到“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孙应鳌的美学思想以普遍性原则的“心”为本体,心作为一个形上范畴,它潜在于每一个人,至善无恶。他以“求心”功夫纯化心体,讲求在El用常行中使本然之心转化为明觉之心,呈现出与天地万物圆融为一的仁境和具有中和之美的乐境。孙应鳌的美学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当时文学艺术风尚转变及清代朴学之学风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记得大学毕业我的老师为我送行时赠我的一句话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研。”我铭记心间。从教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在教学中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有心栽花花更美。十余年来,我在省内外刊物发了几十篇文章,获得几次论文奖,现在成为重庆市中语研究会最年轻的理事。作为青年教师,从事教研工作,也真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为了使同龄的同仁们在教研中少走弯路,挤时间撰文谈一谈雏鹰起飞——青年教师教研的起步问题。一、尽快建立“飞机型知识结构”。林明榕同志在《创造型人才的飞机型知识结构》(见《祝您成才》1980年11—12月合刊)一文中介绍的“飞机型知识结构”,同样适合从事语文教研的同仁。请看下图:  相似文献   

16.
教研课不能只唱赞歌四川省资阳市忠义职中王奎本栏编辑辛振镒社会上现在流行着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良风气,教育部门也深受影响。就拿教研课来说,评析总是在一片凯歌声中鸣锣收兵。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为原则,参加评析的人当然是只讲长不揭短,搜肠刮肚找优点,...  相似文献   

17.
《白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它语言含蓄,意义深刻,全文唯一的点睛之句就是“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一句的意思本身就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意味.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实质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便是学习这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从“心”字入手,变抽象为具体. 首先我抓住“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点睛之句设问:“这‘心'是指什么,谁能在这字的后面补上一字,使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一些?”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地顺着自己理解的方向补出“心意”、“心事”“心愿”、“心情”等词语,然后通过比较选出最为恰当的一词“心愿”.这样一补“表白自己的心”就成了“表白自己的心愿”,使抽象的语意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中关于“教学目的”新增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句话。我认为,它实质就是“素质教育”中“素质”二字的准确内涵。本文我打算以这句话为轴心,结合自己的教研之路来展开。   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属性,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两个人的“个性”之圆都不可能是完全重合的,这正如世界上任何两片树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不想成为“巫医药师百工之人”那样的“匠”,他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19.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的范畴,首先是从音乐的声音和谐开始的。即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声色之美的感受要符合人的感官要求,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中正平和状态。然后将这个范畴推及到自然、伦理、政治和人格修养。由人之身心平和,才有伦理上的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的道德秩序,因此,就能在政治上实现和政之美,即达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目的。“中和”之美强调“和”,是在杂我的对立因素中取得和谐统一。它是单一的“同”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德育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光荣而艰巨。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五心”和“五勤”,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 2“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虚心、恒心 2.1爱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有一颗公允之心,既关心“金凤凰”也重视“丑小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