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百年来,人们一提到教育指的都是学校教育,却往往忽视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家庭是人出生后最早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天地,也是他们成长的主要场所。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生活,受父母的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儿童日后的发展与成就。  相似文献   

2.
正媒介手段在支持父母教养和儿童发展中有巨大潜力,在幼儿通过媒介获得新知识和成长的同时,父母要避免这些媒介内容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其成为支持家庭成长,帮助父母育儿的有效工具。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婴幼儿,一出生就接触到媒介,每天都会和日益丰富的现代媒介相遇,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媒介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种情况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只有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   人出生后,最早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生活的起点,父母是他们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气氛、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子女。作为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使孩子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辨别美丑的能力。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巧妙地启发引导孩子,教会他们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的美术兴…  相似文献   

5.
陆燕青 《教书育人》2008,(11):12-12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看上去他们什么也不缺。人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年代多好,要啥有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但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注意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黄琦 《中学生博览》2023,(15):76-77
<正>如何与家长沟通,才能触碰到他们的心灵?绘本《和爸爸一起读书》用温情画面告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影响着孩子的个性与未来。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并成长的家庭。直到结婚,和伴侣、孩子共同生活,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家庭之前,我们都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父母最先向儿童传授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既是儿童的模仿对象,又是儿童行为的直接指导者。有关研究指出:冷淡、孤僻、不关心他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利他行为”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把具有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性人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学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参与家庭生活,是儿童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要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孩子虽然小,父母也要言传身教地引导儿童在不同的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父母为孩子不愿意和来玩的小客人分享玩具感到恼火。这其实就是小孩缺乏角色意识的一种表现,孩子没有从女儿或儿子角色转换到主人的角…  相似文献   

11.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12.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使90%儿童(十四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并把这一条作为九十年代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儿童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和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共同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任务。不仅如此,家庭教育还有其特别的作用。因为儿童出生之后,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生活,父母事实上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既是孩子最初的学校,也是永远不会毕业的学校。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这些教育有的是符合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的,能对孩子产生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孩子的成长单凭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良好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人们通常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其实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70%的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最大决定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教育得法的父母。相反,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父母,他们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给孩子作榜样,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人,对婴儿的成长通常影响最大,所以小孩在日常生活或待人接物上多会模仿父母。父母必须树立好榜样,给孩子适当指导,教他们分辨对错,是非。父母做错了事,必须向孩子道歉。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否则孩子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17.
(一)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接触成百上千个家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其实危机四伏。很少有父母有意识地将孩子的成长看作一个个阶梯,而各种社会问题已经蔓延到家庭深处。教育其实是荒诞地错位着:隔代抚养、社会办班、家庭托幼、学校异化的教育问责等,都将孩子置于孤岛。而承受各种社会、家庭问题的,恰恰是孩子。他们在不能选择的年龄阶段,过早地失去了童年。  相似文献   

18.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具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方面,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怎样做人,是人生的大课题,青少年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抓得如何,对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家庭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生养和教育的责任,因而家庭无疑具有教育的机能。由于父母与子女生活在同一家庭之中,朝夕相处,所以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作用极大。历史上大凡那些教子有方的人,都能够言传身教、典型示范,身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2):13-14
现如今,乡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使得很多乡村儿童逐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培养与爱护,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乡村儿童生活与教育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对乡村儿童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引导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乡村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共同努力来帮助乡村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成才塑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小读者》2011,(11):I0011-I001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