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简便地测量锻炼动机,把MPAM-R中文版精简为15个题项的简化量表。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锻炼动机简化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动机量表中文简化版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简化量表保持了原锻炼动机量表的理论结构,包含了对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5类锻炼动机的测量;简化量表能够用更少的题目全面测量锻炼动机全量表反映的测试内容和理论结构,是一个效率更高的测量工具。2)除外貌动机与锻炼频率的相关不具有显著性外,锻炼动机总分、其余4种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承诺、锻炼坚持显著性正相关。3)内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激发和维持作用大于外部动机;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持续性的影响作用比对锻炼行为即时性特征的影响更明显。4)大学生锻炼动机由强到弱排序是:健康、乐趣、社交、外貌和能力。其中能力动机最弱,说明大学生内部锻炼动机不足,不利于锻炼行为的激发和坚持。5)男大学生的健康动机、社交动机、能力动机比女生强,外貌动机比女大学生弱。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青少年体育锻炼、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等级、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心理幸福感3个量表对45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等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锻炼量越大,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2)快乐型动机和实现型动机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且比体育锻炼量更具有预测力;3)实现型动机在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而快乐型动机不起调节作用.结论:在提升心理幸福感路径中,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追求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比提高锻炼量更加重要;当实现型动机处在较高水平,体育锻炼量才可更好地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2)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为综合考察整体自尊、自我同情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yan身体活动动机量表和Neff自我同情量表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整体自尊、自我同情、锻炼动机两两显著正相关;整体自尊对自我同情、锻炼动机的回归效应皆显著,并分别解释了变异的15%和8%;在整体自尊基础上,自我同情对锻炼动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整体自尊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38.26%。结论:改善整体自尊、自我同情等心理特质是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的有效策略;自我同情是整体自尊影响大学生锻炼动机时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时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的关系又是否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方法:使用锻炼动机量表、锻炼坚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会性发展量表,随机抽样调查582名大学生。使用AMOS20.0和SPSS20.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1) 锻炼动机能够正向预测锻炼坚持和自信、意志与合作,锻炼坚持能够正向预测自信和意志;2) 在社会性发展模型、自信模型和意志模型中,锻炼坚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依次为30.07%、36.18%和34.88%;3) 锻炼动机同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交互项的R2变化量均达显著水平。结论:锻炼坚持只在锻炼动机与自信和意志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特点,通过598名西安市知识分子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肥胖人群和正常体重人群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并考察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知识分子中肥胖和较胖人数占33.2%,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2)肥胖人群外貌动机最强,是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3)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显著相关,内部动机更重要;4)肥胖知识分子促进健康的方法应首选体育锻炼,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特点,通过598名西安市知识分子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肥胖人群和正常体重人群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并考察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知识分子中肥胖和较胖人数占33.2%,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2)肥胖人群外貌动机最强,是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3)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显著相关,内部动机更重要;4)肥胖知识分子促进健康的方法应首选体育锻炼,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妇女体育锻炼动机、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江苏省206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健身妇女锻炼的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强身健体、心理调适、减肥增重、健美体形、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是广大妇女坚持锻炼的主要动机.其中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等动机对妇女锻炼的坚持性和参与性有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调适、减肥增重等动机对妇女锻炼的参与性影响大于坚持性,社会交往、追求时尚、防病治病等动机只对妇女锻炼参与性有显著影响,对锻炼的坚持性影响不显著.锻炼动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妇女锻练的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女生参加健美操俱乐部锻炼动机的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女生参加健美操俱乐部锻炼的动机主要有减肥动机、娱乐动机、审美动机、交往动机、健康动机、能力显示六大类,对此分别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调查问卷及改进型无聊状态量表,对天津市普通高校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探讨对无聊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锻炼态度较积极,"增进健康"为首选锻炼动机;但锻炼频率较低、持续时间不足,且时间长短、强度大小不固定。2)无聊状态大部分属于轻、中度,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群体;3)锻炼动机、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三者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对无聊状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锻炼态度在锻炼行为与无聊状态的关系中还起着调节作用,当锻炼态度较消极时,锻炼行为对无聊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俱乐部锻炼的社会动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女生参加健美操俱乐部锻炼动机的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女生参加健美操俱乐部锻炼的社会动机主要有审美动机、交往动机、能力显示三大类,对比分别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妇女健身锻炼动机评价量表的制定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初步拟定妇女锻炼动机的评价指标,经过物尔菲专家调查法,最终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出指标权重,从而设计出妇女锻炼动机评价量表。同时对南京市健身妇女进行了锻炼动机的调查,发现心理调适的需要成为南京市健身妇女参加健身运动的一个最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免疫力强的个体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现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或导致恶化。为此,哪些因素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567名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会性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高于中学组,但感知朋友支持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的逐渐成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与依赖。(2)自主性锻炼动机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3)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且呈现出小学组父母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友谊支持,而初中组体现为友谊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父母支持。为此,家长继续保持对青少年锻炼支持以及家庭、学校和社区创设友谊支持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锻炼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自我决定理论(SDT)为基础,采用锻炼目标内容、运动行为调节(第二版本)和Godin的业余时间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内在目标可正向预测剧烈、适度和轻度运动,而锻炼外在目标仅可预测剧烈运动;2)青少年自主型期望可正向预测剧烈和适度运动;3)青少年自主型动机在锻炼内在目标与剧烈运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在目标与适度运动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SDT相关观点,但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具有文化特异性,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自主型动机预测作用和中介机制不一。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性别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揭示男女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认识上趋于一致,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为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