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阿虎 《钓鱼》2005,(19)
外出钓鱼,考虑到方便多数是带着马扎,虽然马扎很实用,但是却没有手竿支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自制一种能与马扎配套使用的手竿支架,经多年实践和其他钓友试用,发现不仅效果很好,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最适宜野钓自然水域。取20 ̄30厘米长的8号钢筋一截,将两头用火烧热弯成可架竿的半圆形,取出架竿的半圆形的中间点,焊接在一段长50厘米的10号钢筋的一端(称作前端),使半圆形的开口向前上方,再取一段8 ̄10厘米长的10号钢筋,弯成“V”形,焊接在50厘米主体钢筋另一端约20厘米处,V形口向后方,(防止手竿支架倾斜)。与马扎配套使用时,再取10厘米…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架竿     
林丽 《中国钓鱼》2006,(5):55-55
为解决钓友出行方便,市场上现有一种多功能架竿:一只架竿能解决您不同的需求,它可架手竿、海竿、手海两用竿。它体积小。有两节方形不锈钢铝合金竿,三个滑动不锈钢两节铝合金圆管支竿天线(可同时架三支海竿),收缩长80厘米左右。八字形两节伸缩不锈钢支架,稳定性好,重量轻,多用轻便是它最大的优点,相信它会让您的垂钓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3.
王平安 《中国钓鱼》2005,(12):30-30
取竹木衣夹弹簧一根(或用直径-0.8-1.0毫米粗的钢丝弯制),弯成如图1形,并在螺旋处拴上一根30多厘米长橡皮筋(另一头拴在鱼竿后支架上)。海竿支好后(海竿一定要水平放,斜支鱼竿有弹性不好使),将弹簧的两只弯钩,照图2一只钩挂渔线,一只钩挂在鱼竿过线环上。只要鱼一拉线,渔线钩脱离小支架在橡皮筋拉力下渔线速回线,使鱼钩挂住鱼嘴。  相似文献   

4.
野塘夏钓鳗     
一、钓具。手竿较好,用长4,50米左右的竹制竿也可,但要结实有弹性。主线7号,齐竿;脑线6号,长10厘米上下。钩为7~9号长把钩或伊势尼,系双钩,上下钩距6厘米。鳗鱼吃食较快,常把钩吞入肚,取钩麻烦,只好先剪断线,故钩要多备几副。坠用10~15克的。漂用廉价小筒漂或七星漂均可,夜钓用夜光漂。海竿用1,8~2米长的,硬调。渔轮贮线70~80米,线8号,坠40~50克的,钩采用串钩,9号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5.
喜欢手竿钓大鱼的钓友,可能遇上过竿梢被鱼拉脱节的现象,那多是因为从竿梢数的第二节竿口破损引起的。我有一法可预防之。 将第二节竿口用布擦干净,在距竿口4厘米长的地方,轻轻涂上一  相似文献   

6.
投竿钓河鳗     
河鳗是肉食性鱼类,它以小鱼、小虾、小蟹等为食。河鳗肉味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钓河鳗可用手竿或海竿。在一般的河流、池塘、水坑等地可用手竿垂钓,钓点选择在水底有石块。树根、水草的地方,不要离岸太远。在大面积鱼塘里,河鳗大部分栖息、隐藏于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只有用海竿垂钓方可奏效。钓具准备:准备2.5-36米中调海竿3-5副,配中型旋压式绕线轮,装100米3.5号线。使用串钩,主线也用3.5号,长50厘米左右,子线配3号线,长12厘米,绑12号左右长把钩,每隔13厘米挂一只钩,每串绑3-4只钩即可,两头各用一个连接…  相似文献   

7.
一、钓组制作 ①选直径4厘米左右的白色塑料药瓶,从上口处剪掉留底部3.5厘米高。②取包装用白泡沫2厘米厚削成圆柱形(略大于瓶粗)塞入瓶底。③取0.15厘米粗钢丝弯成1.5厘米直径的圆环,在接口处焊死。④用0.5的粗渔线拴长海牌132号勺型钩6-8副,然  相似文献   

8.
随着碳素竿的普及,许多钓友的玻璃钢长手竿都闲置不用了。我将它改制成可调式长把抄网和钓鲫短竿,既解决了在岸边距水面高度不同时的自如抄鱼问题,又有了一支钓鲫短竿。一、后半段改为可调式长把抄网把原有圆把短抄网的第一节取出,穿入长手竿(5米以上)相应的后几节内,使其拉出后前端能露出手竿竿节以固定抄网头;同时二者  相似文献   

9.
竿长5.40米,中硬调。主线5号,较竿长40厘米,脑线细一号,长13厘米上下。钩朋5~6号伊势尼、鲤鱼钩或者用2号手只,双钩,钩距3厘米。漂用小筒漂、蜈蚣漂、矮脚短尾漂、高脚长身长尾漂等都行,夜钓则用夜光漂。坠卷铅皮或上15克的通心坠。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钓龄不长的钓鱼迷,对《中国钓鱼》杂志中介绍的自己制作钓具更是感兴趣。 在此把我制作抄网的方法介绍给广大钓鱼爱好者。 材料:1节或2节用过的废旧竹节竿的后节。8号镀锌钢丝1.50米,2.5毫米厚的镀锌铁片一小块3×5厘米,M8长杆螺栓一条,螺母3个,软木棒一段6厘米,线绳1-2米,鱼网1个,长1米左右(市场和渔具店有售,每个2元左右可做抄网或鱼护)。 制作:小铁片中心钻孔取5厘米长中心线折起成120°角。取3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1991年第四期(总第29期)第27页,胡家驹同志撰写的《谈海竿装漂方法及竿长短的利弊》一文,较同年第一期第26页谭佛航同志的《海竿带漂》一文中的方法更先进了一步。但在使用中仍觉有些不使,气门心套入用大头针弯成30度的弯钩内很费时,不小心易将浮漂插头折断。笔者作了以下改进,使用很方便,供渔友们参考。 材料:气门心一段,长2厘米,不锈钢丝一段,长4厘米(可取自较粗些的针灸针或琴弦),  相似文献   

12.
夜钓长江     
王宁 《中国钓鱼》2003,(10):14-15
一年中,长江上的最佳钓期在5~10月。因此段时间天气炎热,故以夜钓为佳。 因为感觉市售的抛竿不大适手,所以我们大多用一种叫“车盘枪”的自制钓竿,它是由竿和线盘两大部分组成。竿是选用生长两年以上的长节毛竹自根部取1.2米,剖下两片带竹青、宽3厘米厚1厘米的竹片。内侧用刨子刨平整,阴干后用木胶将两竹片对齐粘合,再用细铁丝  相似文献   

13.
韩军 《中国钓鱼》2003,(9):12-13
一、钓组 竿,8~10米硬调手竿。线,线长5-6米。因垂钓对象多为1千克以下,故线不需太粗,主线1.5号,脑线0.8号,即使遇2-3千克以上的,竿线组合长度也尽可周旋。脑线需多备几副以防挂草。钩,伊势尼7号钩或大小相当的其他型号钩,单钩。坠比静水底钓用坠略重,在流水或风浪中可使钩稳定在水下。漂,在坠上方30-60厘米段均匀穿上十几粒长度1厘米色彩鲜艳的泡沫漂,漂浮力大于坠重力,垂钓时漂半数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14.
一、钓具:按个人体力、视力选用5~8米轻便长节玻璃钢手竿一支。 钩:6~8号长柄钩。 线:以0.2~0.25毫米为常用。固属长竿短线钓法一般一副线2~3米左右长。 漂:多用白鸡主翼梗,10~15毫米长5~7段。可灵活选配。 坠:用直径0.8~1毫米粗的保险丝绕于钩漂之间。重量以钩坠悬浮状态能压漂入水3~5段,脑线留30~50毫米,扭紧固定。 竿线连接:以方便快捷为好。可于竿尖约30毫米处,缠紧5毫米宽橡  相似文献   

15.
黄宝东 《钓鱼》2007,(6S):66-67
谭师傅大约50岁,是个高个壮实的汉子。他可谓“一把长枪打天下。”——只喜欢操一把绑3号主线系4号钩的6.3米长竿。至于海竿、3.6米“短火”他一向不屑一顾。竿虽长,他却不喜欢使用手竿支架,而是用类似海竿插子,让大部分竿子泡在水里。甩起竿来水花飞舞,响声噼啪。他很乐观,很随和,很健谈。与他同塘扬鞭,虽然只有那么一次,但他的钓鱼心态足以使我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6.
长竿短线钓鲫鱼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池塘钓鲫方法,在长江以南地区尤其盛行,它的最大特点是:轻、灵、准。一、钓具。长竿一支,以6~8米为宜,视力好者可再长些,可钓范围更大,选用轻、细、硬调或极硬调(软调不行,碳竿最好)。主线2号,线长约为竿长的1/4;脑线0.8号,长10厘米。七星漂用  相似文献   

17.
阿虎  张明政李益 《钓鱼》2005,(19):48-48
外出钓鱼,考虑到方便多数是带着马扎,虽然马扎很实用,但是却没有手竿支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自制一种能与马扎配套使用的手竿支架,经多年实践和其他钓友试用,发现不仅效果很好,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最适宜野钓自然水域。  相似文献   

18.
一、竿、线、钩、坠的选择 钓竿采用手竿或海竿。手竿宜选用4~6米长的中硬调竿,配3.5号的主钓线,钓钩用无锡产绿波317~318或相似的长柄鱼钩。海竿垂钓用串钩较好,它便于夜间抛投,脑线与主线不容易缠绕,还能提高上鱼率。组装串钩如用4号线为主线,宜用3号线为脑  相似文献   

19.
投竿,又叫海竿、抛竿或甩竿。它是与绕线轮配套的钓具。使用投竿,不仅可以把钓线投出去很远,而且能钓取手竿无法钓取的大鱼。 投竿有抽出式和插接式两种。抽出式投竿的长度一般为1.6米、2.4米、2.7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不等。根据竿体受力时的弯曲情况,又分为软投竿、中  相似文献   

20.
徐德晋 《钓鱼》2006,(7):45-45
(接上期)当海流很凶,抛锚钓点把不住线的时候,黑鱼已藏身避流去了,钓船应走锚,开往“天然港湾”,或开阔的浅水钓场走线钩。水深在10 ̄15米左右,海竿只换100 ̄150克的铅坠即可,提放的高度在手上掌握。手线保留飞钩,下边换成1 ̄2钓组:砣(重300 ̄400克)上25厘米处挂单臂天平,臂长25厘米,拴24号钩,子线(0.4毫米)长40 ̄45厘米,单臂天平上35厘米处挂大天平,双臂长80厘米,两把26号钩的子线均为70 ̄80厘米。这样走线时,每人四把钩,在不等距离、不同层面“游动”具有很大诱惑力,鱼获量可观。走线钓不同于定点钓,要求钓手精力集中,技术熟练。摇橹(或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