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学教育》2021,18(2):42-52
教育期望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动机因素,为了探讨父母教育期望与孩子教育期望匹配对教育结果变量学习投入有何影响,采用教育期望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与学习投入问卷调查学生与家长群体,最后得到了 3321对数据。控制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发现,与亲子间教育期望低水平匹配相比,当亲子间教育期望在高水平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更高。与"父母高期望-孩子低期望"相比,当处于"父母低期望-孩子高期望"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水平较高。相对于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当亲子间教育期望越不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并不存在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在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与学习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提升学习投入水平,教育者考虑除提升学生教育期望外,还应该考虑亲子间教育期望匹配度,以及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人格塑造、角色培养、良好品质养成等都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教养方式的意义及其特征、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的全面分析,旨在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高中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父母经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较少采用惩罚方式;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权威型、专断型、忽视型、放纵型.本文中的小蓉正是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如母亲属于忽视型教养方式,父亲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产生种种问题.要解决孩子问题,可从改善亲子关系着手,本文展现的是一例帮助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个案.  相似文献   

5.
选择与坚持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专制与放任是两种极端的教养方式。当孩子对家长善意的劝告不听从,对合理的要求不合作,出现情绪性的抵制,不给家长面子或家长没时间与孩子纠缠时,专制的管教方式最具诱惑力。因为这种方式简单、迅速有效。专制的管教是以不平等的亲子关系为前提的。但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5):21-2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集中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针对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权威型、娇宠型、专制型三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另一方面,孩子的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反作用,二者是交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二孩家庭数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父母未及时调整教养方式,致使二孩家庭中大孩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攻击性行为增加。本文分析了二孩家庭中大孩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提出教育建议:(1)父母要公平教养两个孩子,不偏听偏信;(2)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3)松紧有度,科学教养。  相似文献   

9.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话题。依托浙江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21年采集的全省质量监测数据,重点探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对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与体验和对家长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长在教育子女中产生焦虑情绪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的教育焦虑对孩子的学习品质存在消极影响,特别是在孩子数学学科的学习上表现更明显,但适度的焦虑在教养方式好和教育卷入较高的家庭环境下同样可取得较好的成效;越焦虑的家长越有可能注意不到维持良好教养方式与实施合理有效的教育卷入的重要性;教养方式在对促进孩子取得更高的学业水平与提升学习体验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因素之一,自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自尊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已成为近几十年教育研究的重点。概述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发现共识有二:其一,不同教养方式对自尊影响不同;其二,适当的教养方式对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有积极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自尊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8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提出科学可行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结果:大多数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处于正常范围,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程度较高,在性别和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结论:一致性程度比较高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冯丽 《考试周刊》2014,(30):179-179
<正>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议三: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依恋类型。淡漠型依恋的孩子,妈妈往往忽视其生理、心理需求或对之不敏感。因此,当孩子发出需求信号时,经常遭到冷遇。久而久之,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也会变得淡漠。缠人反抗型依恋的孩子,妈妈对待其需求以及亲近的需要,反应往往缺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成为了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以衡水市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对象,揭示当今社会80后父母独特的教养方式。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比以往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文化水平高,基本上都是核心家庭,他们对待孩子更加尊重,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溺爱或是严厉,而是以民主积极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和民主型父母。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表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人格的成长意义重大。一、专制型父母幼儿姓名:牛牛性别:男班级:中班晚饭过后,牛牛兴致勃勃地准备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急忙阻止了他:"还是妈妈来吧,你把碗打碎了,不是给妈妈帮倒忙吗?"牛牛有些失望,心想: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可以自己洗袜子。因为够不到水龙头,小家伙搬来了小椅子,准备站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湖北省省委和政府所在社区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五年级;父母对女孩积极的教养方式多于男孩,父亲对高年级的孩子采用更多积极的教养方式,而母亲对不同年级儿童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别;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得出结论,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所以家长应该积极调整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差生”行列跃进中上等或是前几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策略与考试心态、教师的教学方法、父母的教养方式……笔者多年来在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接待案例说明,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薛晓红 《宁夏教育》2009,(7):149-150
单亲家庭由于夫妻一方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致使单亲家庭家长往往拥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单亲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1.溺爱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这类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分娇宠,有求必应,无原则地满足子女要求,形成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这种溺爱型的单亲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时评     
教育宜取虎妈猫妈之长虎年岁末,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一书因讲述自己对女儿的严厉教养方式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论战。《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为题摘录了此书的部分章节,虎妈还登上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