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2.
朱永红 《新闻实践》2011,(11):42-43
乐清日报的“微新闻”开办两月有余,已经成为报纸最知名的栏目之一。记者出去采访,读者通常会说起近日报纸上哪条“豆腐干”新闻有趣。虽然,我们将模仿微博体的新闻报道文体命名为“微新闻”,但读者形象地将之称作“豆腐干新闻”。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两冀齐飞”,图文并茂,这是不争的事实。可现在很多报纸却缺少好的新闻图片,企业报在这一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究其缘由,除了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外,摄影者一些思维定式是妨碍产生新闻摄影精品的最主要原因。“除了生产没啥可拍的”,是一些摄影通讯员常发的感叹。为了完成宣传报道任务,他们在感叹中拍摄一些机器加入式的工作照。忙忙碌碌,累得要死。回到头,找不  相似文献   

5.
标题,既是报纸的“眼睛”,又是读者的“向导”。特别是在信息量极其丰富的今天,读者不可能将每张报纸的所有内容都读一遍。在有限的时间内,读者只能挑选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新闻阅读,并首先从标题看起。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标题呢?我的体会是: 画龙点睛一针见血在写稿与改稿这件事上,相对来说,通讯员比报社编辑在时间上要充分一些。因为通讯员仅是看自己  相似文献   

6.
一家报纸,应有自已的名编辑、名记者,应有一批骨干通讯员,有一定数量的名通讯员.报纸的通讯员,分布的地域广,有较好的思想、文化素养,新闻触角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基层.他们是写作队伍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试想,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同志的关心支持,报纸是办不成的,如果没有数量较多的骨干通讯员、有名气的通讯员积极为报纸投稿,报纸就很难办出自己的特色.湖北农民报有一支写稿时间长、稿件质量高的通讯员队伍.编辑部每年都从中评出百名左右的“优秀通讯员”并对他们登报表彰.近两年,有一批获得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奖的通讯员,还有大量的虽“榜上”无名但“报上”有名的通讯员.正是他们,深入村头、田间、农家采访;正是他们,挑灯夜战苦心写作,编辑部才有源源不断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批稿件,报纸上才有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通讯员队伍。这些通讯员就是他们的耳目和触角,每天通讯员都会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新闻线索、一部分新闻稿件,帮助他们成就新闻事业。因此,通讯员队伍是群众办新闻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闻单位应发扬“为群众办新闻”和“靠群众办新闻”的优良传统,把扶持通讯员队伍当作新闻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领导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是本单位当之无愧的消息灵通人士和最有权威的“新闻发布官”。因此,通汛员荇想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做一名报纸、电台的“优质”、“高产”通讯员,就必须学会和掌握与本单位领导经常打交道的方法及技巧。通讯员采访自己的领导时,身份有别于一般记者,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由于长期的上下级关系,通讯员常常会生出自卑感,在采访中往往言不  相似文献   

9.
新闻难于“发现”,对初学新闻的部队通讯员尤为其难,即正规院校新闻专业出身的“科班”,初到部队谈起新闻‘没现”也有一肚子苦水。这里,就和通讯员谈谈新闻“发现”这个问题。编辑部里没有新闻编辑部里常常接到通讯员向编辑要题目的电话,从编辑部里找新闻。这看似采写新闻的一条“捷径”,其实是一个误区,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思维依赖,造成头脑里新闻“点子”枯竭,越写越难。可是一些通讯员却乐此不疲,编辑不给题目,就误认为关系不行,感情不到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如何拉关系上,事倍功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试想一下,如…  相似文献   

10.
读报与写稿     
一个通讯员,读报是一种工作,是新闻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引你走进新闻殿堂的向导。本想从一个基层通讯员的角度,说说读报与写稿的关系。有些人看报是为了消遣,通讯员是特殊的读,首先读报有五个判断.一是从报纸上汲取政治、化、科学、生活等知识营养。二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从报纸上了解上头的精神即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走向,把握新闻宣传的“纲”。四是从报纸版面安排上读懂宣传意图和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若问通讯员是否会取消?我认为永远不可能。因为世界上只要有新闻和新闻单位,就需要通讯员。通讯员是报社通向四面八方的神经。广大通讯员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对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最了解,可以避免遗漏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如果失去通讯员这些“神经”,则新闻就会失去主心骨。通讯员是专业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同盟军。只有专业记者和“编外记者”(通讯员)携手并肩,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2.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13.
写新闻要注重选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稿件见诸报纸的“敲门砖”。再好的新闻事实没有付诸于报纸、电台,等于零。因此说,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生命。新闻角度的选择面很宽,这里主要谈谈新闻“表现角度”。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像一个大材  相似文献   

14.
刚开始为报纸写稿,最犯愁的事莫过于抓不到新闻线索了,总感到没啥可写。学会抓新闻线索,是我们通讯员必须跃过的第一道“门坎”。1978年,我当上了团里的业余报道员。开始时,总认为自己生活的天地太小,找不到可写的东西.有  相似文献   

15.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全国有30%的地市报纸人员不足,在这一级新闻单位一般是从事新闻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将”,由通讯员或由其他岗位调入不足五年的“新兵”以及新分配的大学生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种现状提醒我们,要办好地市报纸,必须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我认为,地市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要扩大信息量、增强时代感,要提高  相似文献   

16.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是报纸构成的主体。记者和通讯员应该熟练地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写出精品来,使报纸更好地打动和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其实,名师就在你的眼前。她就是天天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时时留心、注意比较,从中发现写作的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  相似文献   

19.
剽窃他人的文字,古今中外一向被视为禁例。近来发现有的报纸记者、编辑,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经过一番改头换面,据为己作;有的照直抄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报记者专讯”发表。这算什么? 眼下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记者某人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先进典型。新闻中主人公所在地的通讯员看后不禁惊呆了:这不是我们供给这位记者、他又  相似文献   

20.
编辑记者与通讯员交朋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我初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编辑记者中存在“一多两少”,即:浮在面上和会上的多,深入基层的少,与通讯员交朋友的少.一位从60年代末写稿至今的老通讯员曾当着我的面说:“现在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之间好像隔着一条鸿沟”.对这一针见血的批评,我在默认的同时想到了三点:第一,与通讯员交朋友是共同办好党报的需要.通讯员是新闻单位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他们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工作路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结合.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张报纸(特别是各级党报),如果没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闻稿件,那么,这张报纸是很难办好的,甚至是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