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担任我校“快乐数学”的辅导老师。在一次思维训练课上有这样一道题:老师把一些糖果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颗,多15颗糖果;如果每人分5颗,少7颗糖果,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盈亏”就是“多与少”,如何解答这一类型的问题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例题:(1)将一批糖果分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粒,就余下17粒;如果每人分5粒,就缺少13粒,幼儿园大班有多少小朋友?这批糖果共有多少粒?  相似文献   

3.
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有一道这样的智力题:桌子上有一堆糖果.第一个小朋友上来拿走了全部糖果的110,第二个小朋友拿走剩下的110加上第一个小朋友所拿糖果的110,第三个小朋友拿走的还是剩下的110加上前面两个小朋友所得总数的110,第四个小朋友拿走剩下糖果的110加上前三人总数的110……这样一直拿下去,直到把糖果拿光为止.你能说出总共有几个小朋友拿了糖果吗?哪个小朋友拿得最多?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不明显,要求的量又有两个.因此,这道智力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解答这…  相似文献   

4.
[题目]把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7∶6∶5,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个小朋友是谁呢?他实际所得的糖果数是多少块?  相似文献   

5.
一个比,如果它的前项、后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比值将发生变化。解决这类比的变化问题,需要我们抓住题目特点,采取灵活的解题策略。1.几个相比量的总和不变例1援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5颐4颐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颐6颐5,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是  相似文献   

6.
分糖果     
1.冬冬、乐乐、楠楠三个小朋友做分糖果的游戏。他们面前各有一堆糖果。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碰到过这样的题目吗?例1、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最后还剩下2颗,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几颗糖果?  相似文献   

8.
在泥工课上,我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捏“糖果”,我先出示“糖果”让小朋友观察,看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糖果”,小朋友馋得直咂嘴巴,不由得撅起鼻子嗅嗅“糖果”诱人的气味,含着口水说:“哇,好香、好甜呀!”我说:“我们一起捏香甜的‘糖果’吧!”小朋友都在精心制作“糖果”,不一会儿,粒粒逼真的“糖果”做成了。我们将“糖果”摆在桌面上欣赏起来,望着色形味俱佳的“糖果”,小朋友眉飞色舞地议论着,好像在参加糖果展销会。这时我看见滨滨小朋友好像嚼着什么,我说:“滨滨你吃什么?”他忙将嘴巴捂起来,我跑过去一看,原来他…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4,(6):32-33
每天一粒彩色糖果染大病 一名叫乐乐的7岁男孩竟患上糖尿病,并住进了医院的内分泌科。原来乐乐很迷恋某品牌的维C彩色糖果,每天没事就嚼一粒。没想到上月体检报告出来后,乐乐妈妈发现儿子的尿检结果有两个“+”,被确诊为糖尿病。乐乐吃的维生素糖果现在很流行,很多孩子把这些糖果当成维生素来吃,结果患病的小“糖”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题目]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采用一般的方法不易求解,若能将其转换成工程应用题来解答,便可巧妙获解.现略举几例如下:例1 幼儿园把一盒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单独分给大班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10块;如果单独分给小班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15块.如果将这盒糖果分给大、小两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得多少  相似文献   

12.
动脑筋(27)     
1.爸爸给艳艳一包糖果,要艳艳分成若干份,份数不限,但每份糖果粒数要相同。开始艳艳按每份10粒分,最后一份差7粒;按9粒分,最后一份是6粒;按7粒分,最后一份差4粒;按6粒分,最后一份是3粒;按4粒分,最后一份差一粒;最后她按每份3粒分才刚好分完。爸爸给艳艳的糖果最少应有几粒?  相似文献   

13.
战胜诱惑     
这是一个寂静的午后,一个班的10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一间很大的空房里.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一脸和蔼地走到孩子们中间,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粒包装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是属于你的.可以随时吃掉它,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两粒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4.
糖果派对     
畦!这么多糖果啊!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一数,各种类型的糖果各有几颗,填在下面的圆圈内。  相似文献   

15.
不要这样吃     
提醒小朋友的话:贪吃糖果,容易得龋齿,小朋友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少砍艘哭:吃了糖果以后要漱口。不要这样吃@徐凯 @费嘉  相似文献   

16.
糖果牙刷     
许多小朋友都不喜欢刷牙,结果就长了蛀牙。我想发明一种糖果牙刷。它看起来与平时用的牙刷没多大差别,只在牙刷头处安装一块有糖果香味的牙刷毛。这种牙刷毛不会腐烂,也不会掉落,还会发出优美的音乐声。诱人的糖果味儿,使更多小朋友喜欢刷牙,从而远离蛀牙带来的痛苦。指导老师余上坊糖果牙刷$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六(5)班@王洲  相似文献   

17.
题目:甲、乙、丙、丁、戊共有480粒糖果。甲给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乙手里的糖果数。乙给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丙手里糖果数。依此类推、直到戊按照甲手里的糖果数给甲同样多的糖果。最后五个人的糖果数相等,问原来各有糖果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最后每人是480÷5=96(粒),用倒推法解较为简便列表分析如下从表中可明显看出五人原来各有的糖果数如下。甲:141,乙:93,丙:90,丁:84,戊:72。筌原来各有糖果多少个@肖正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对一群3-6岁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延迟欲望的心理测验,该实验意义重大,而且准确性高。首先他们向一群非常喜欢吃糖果的小孩,摆上五彩缤纷,不同口味的糖果在他们面前,有草莓、柠檬、葡萄、可乐等,然后给他们两个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欢庆一九八五年元旦时,苏州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举行了“小小茶话会”的活动。全园小朋友打破班级界线,分十几个小组,围坐在放着糖果的小桌旁。园长首先向小朋友祝贺新年,并告诉大家,元旦是新的一年开始,接着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年过去了你有哪些进步?每个人都大一岁了,你想做些什么?小朋友边吃糖果边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举行化妆舞会。这一元旦庆祝活动形式并不复杂,却把多方面的教育自然地寓于活动之中。在自由交谈时,他们自我介绍,相互询问。如:“我叫××,你的名字叫什么?”“今年我  相似文献   

20.
冲突一:情境创设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师:(课件出现了皮卡丘)小朋友,今天皮卡丘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学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有些小朋友开始嘀咕着有关皮卡丘的信息。师:瞧,皮卡丘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礼物,那是什么呢?(教师拿出一袋糖果和花生)学生更加高兴起来了。接着教师就和学生抓起了糖果和花生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皮卡丘再也不见踪影了,而在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继续皮卡丘的话题,有的则说起了糖果和花生,场面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