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华杰教授认为科学传播先后经历的三种模式(模型)体现了三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即国家、科学共同体等组织、公众。在《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中,刘教授认为应该有超越于这三个层面的第四层面(或者“第四主体”),“第四主体”的诉求是所谓“文明精英”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公众理解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科学家被公众了解的程度。由于科学家在学术,科学知识和公众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是当代科学普及界的明星,他的科普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他也因此被青少年所崇拜,他被选为最聪明的人,同时被誉为“科学先生”,就连他的穿着——高领毛衣、夹克衫,也在美国青少年中风靡一时。可见科学家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是怎样的?他们了解科学家吗?为此我们做了下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关于先用权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正>从转基因的争议到食品添加剂的误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始终存在认知上的鸿沟。跨越沟壑,就需要学会与科学对话——近年来,围绕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议题总会扰动社会神经,因此也成为两会舆论的热点之一。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今年1月,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科学家和公众对一系列热点科学问题的看法也  相似文献   

5.
华敏 《科协论坛》2007,(5):19-21
科普是一个多目标系统,但基本的目标只有一个,这就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普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科普目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6.
公众科学素养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科学史独特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它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可以发挥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钱雪元 《科协论坛》2004,19(12):42-42
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展开,公众与科学互动的趋势正在加强。通常,科学是研究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向社会的传播,但现在从社会向研究人员的传播要求日益增长。它反映了“公众”需要“理解科学”的逆向趋势——“科学”需要“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里,要想拥有一个自己的菜园子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过最近美国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菜园搬到屋顶上去。为此,纽约阳光研究中心还专门制作了一艘"科学驳船"来推广这种做法。2007年5月4日上午",科学驳船"在美国纽约的哈德逊河公园里正式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9.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6,21(7):26-28
科普是一门学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生科学教育。它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作用.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内江科技》2013,(10):145-145
<正>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