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语素和词素这两个语法单位的概念解析长期困扰着学界。近年来,由于许多知名学者的积极推进。"语素"大有逐渐取代"词素"的趋势。但这种命名是与语法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也是不科学的。并且语素和词素之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明显差别。语素和词素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从意义到形式的方式,从话语中鉴别中古汉语“完成”语义的各种表达方式。从动词论元投射的角度看,“完成”语义的表达方式有:1.词汇层面,谓词中的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2.小句层面:(a)副词性成分,如时间副词“曾”、“尝”、“既”、“已”;(b)数量成分,包括名量成分和动量成分;(c)被动式;(d)处置式;(e)连动式。它们有层次地构成了表达“完成”语义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于(於)”、“诸”、“乎”等介词在上古的使用情况,证明了上古汉语某些常用介词具有一词多能的特点。又以三种功能的介词为例,通过它们在上古、中古及近代10余种语言资料中出现频率的变化分析了上古汉语的多功能介词逐步为功能较单纯的新兴介词所替代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汉语介词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专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代山东方言的假设语气助词──兼及相关文献的标点、校注问题徐复岭,刘秀棣用在假设分句末尾表示假设语气,现代汉语多用助词“的话”,近代汉语一般则用“时”或“的时候”。而在近代山东方言中,与“的话”相当的假设语气助词不是“时”或“的时候”(尽管也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评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本位”理论对汉语研究虽有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但它的立论依据和推导过程是否完全符合汉语实际,能否解决汉语由于基本结构单位不易确定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使人产生疑问。为了区分书写单位和结构单位,最好还是用两套术语来表示。作为语素的“字”在汉语里是现成的,而“词”则是从句法结构中分析出来的,因而“字”(语素)是备用单位,而“词”是使用单位,二者为实现的关系,“字”(语素)进入一定结构里才可以看出它能否成词,在不同结构中有可能形成几个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7.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8.
祁门方言中“着”字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方言中的“着”其实是一形三字(同形字)。本文主要描写祁门方言中读作[·ts′]的“着”字的几种用法,通过近代汉语的语料来探索这几种用法的来源,并与现代汉语的“着[·ts′]”字的用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是古汉语中的四个固定格式,在中古近代汉语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外"。这种用法是由当"此外、其他"讲的"自外"演变而成的。"凡诸"是中古近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组合,意义为"凡(此)众多"或"凡是众多",极少数作定语可理解为"所有(的)"。"凡诸"是由"凡A诸B"格式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10.
0.10“气”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实语素.例如:a房间里弥漫着一片诱人的香气.b王处长这人没有半点官气.这个“气”在云南话中也有.此外,在云南话里边还有一个在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气”.在本文以下的叙述中,我们把在云南话中与在普通话中都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1”,而把云南话所独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2”.本文首先说明“气_2”是一个意义极为空灵的虚语素(即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的语素),然后再对“气_2”作进一步分析.1.10 考察下列句子: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素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素聚合,具有独特的形式特点,并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简要论述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产生及形式,并分析其主要形式特点。现代汉语外来词素主要影响词量、词义、语音、语法、书写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及研究,深入了解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特点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中国传统地理学终于过渡到近代阶段。在近代地理学学科体系形成和确立过程中,历史地理学呈现出“两同步”与“两不同步”的发展特点,即历史地理学科名称及在近代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独立分支地位,与近代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确立大致同时,表现为同步发展,而其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更新和转化,则又明显落后于近代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确立,表现为发展不同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地理学思想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词的构成方式属于词的形式研究,历来人们多把词的形式看作是一种纯物质性的语言载体,而且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分散的词语就像一盘散沙,无规律性、关联性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对词语进行分析与比较,就会发现词语内部具有多层次的系统性,词语内不但体现出语法意义、语汇意义,还体现出了多角度的文化义。下面是笔者对两种词式的一些分析。1.附加式在现代汉语构词方式中,由实语素和虚语素构成的附加式大量的存在着,它可以分为前附加式和后附加式两种,近年来,这种构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汉语中以“洋”字作前缀的词语,它的出现有两个…  相似文献   

14.
回喻是“A,不是A,是B”的一种崭新的比喻类型,它以“肯定———否定———肯定”相交错的形式构拟而成,具有“本体+否定中介+喻体”和“喻体+否定中介+本体”两种基本类型。其修辞特点是尺水兴波;修辞功能是升华物象。  相似文献   

15.
赵惠 《职大学报》2011,(3):80-82,85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是现代汉语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外部语音形式灵活多样,其变调情况是少数。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儿化与否,变不变调,是要看当时的表达需要,不过它们有这种变化的自由。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有逐渐不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垄断”在古代汉语中又写作“陇断”、“龙断”.“陇断”最早见于《列子》,其义当为“高丘隔绝”;“龙断”的最早用例见于《孟子》,其义已发展为“独立的高丘”,并由典故引申而有“把持和独占”之义,是“垄断”一词现代意义的源头.从三词在不同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可见,明代以后“垄断”逐步取代“陇断”、“龙断”,其“把持和独占”之义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一般有两套以上的指示代词 ,其形式、意义和用法存在细微的差异 ,有比较复杂的变读 ;吴堡、清涧等的“那”、“兀”和“这”并不构成三分关系 ;吴堡、佳县等表性状的“底 /ti 3 3 类词”是近代汉语“底、这底、兀底 /那底”演化的结果 ,其中的“兀”可能来源于“阿堵”的“阿”并同“个”属于同源成分  相似文献   

18.
语素辨析     
语 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汉语语素的辨别主要根据语素的定义。凡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 ,原则上作为一个语素 ;读音和意义中有一个不相同的 ,原则上作为两个语素。读音相同指声、韵、调三者完全相同 ,意义相同指几个意义或几组意义能够联到一块。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大多数 ,如果读音没变 ,几个意义有联系 ,我们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语素 ,否则就是多个语素 ,这里有些语素的分辨简便容易 ,有些就觉得很棘手。吕叔湘先生曾说“辨认语素跟读没读过古书有关系”,1看来有些语素需要从历史变化的角度才好去分辨它。古代汉语以单音词 (只…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甘肃区域学术的概括——“陇学”一词最早在清中期出现,至民国时期,陇学成为甘肃区域学术的专称。卢政致力于甘肃学术的整理与阐扬,仿《关学编》体例,撰成《陇学编》,首次将陇学脉络加以系统梳理。数十载后,张维重新“评骘陇学”,完成《陇学略述》,勾勒陇学的嬗变与整合历程,重构了相对完整的陇学谱系。从卢政的《陇学编》到张维的《陇学略述》,清晰地再现了陇学的发展脉络和学脉传承,这对于全面系统地了解陇学思想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先到先服务规则,设计不同船型的船舶过闸编队方案;第二阶段仍采用滑动时间窗,建立以船舶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和最大泊位占用数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使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进行求解,分别对船舶稀疏过坝、船舶密集过坝、船舶部分时段集中过坝3种情形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不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排队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情形下船舶平均延误时间均缩短了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