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高水平赛事引入鹰眼系统的必要性、正负面影响进行研究。认为:鹰眼系统适应国际排联修订的新规则的发展方向,能够杜绝黑假现象,使排球比赛简单易懂,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可以使规则人性化、服务于运动员,与排球运动特点相适应。但它也存在破坏比赛流畅性、租用费用高等问题。建议在实行新规则的背景下引入鹰眼系统辅助裁判员执法,即每局比赛中给各队一次使用鹰眼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兰彤  吕莹莹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0):899-902
"鹰眼"技术应用在世界高水平羽毛球赛事中有助于维系比赛公平、公正。然而,受高额成本费用、功能单一局限以及裁判员操作"鹰眼"系统熟练程度、运动员挑战"鹰眼"的动机和权利等因素影响,"鹰眼"技术未能在比赛中实现普及。国际羽联应组织科研团队,在"鹰眼"技术功能开发,技术使用大众化,降低费用等环节多下工夫,拓宽"鹰眼"技术的应用范围;定期组织裁判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使用"鹰眼"技术熟练程度,保证比赛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论鹰眼系统对网球运动竞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球运动竞赛的迅速发展,运动员对自身的技术要求越来越精确,在赛场上经常出现运动员与裁判为一球的落点而发生争执。鹰眼系统的引入使网球运动竞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对球员、球迷还是电视观众,这项新技术都为网球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通过对鹰眼系统在网球运动竞赛发展中的影响,剖解了鹰眼系统给网球竞赛带来的全新革命,它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判决,还有鹰眼赛时拍摄动作的展现、精确的数据分析等,但鹰眼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比赛中的情绪干扰、赛程的连贯性、赛场使用的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4.
<正>"鹰眼技术"又称"电子裁判",是一种依靠"鹰眼"系统,对体育竞技进行技术动作判别的技术手段。虽然,由于"鹰眼"系统的高尖端技术性和高造价性等原因,在基层田径比赛中,电子裁判和多媒体信息监控等的实施还没有普及,但"鹰眼"系统的最基本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有关参考文献和技术录像的研究,从运动训练学、乒乓球专项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要保持中国乒乓球女子项目在世界高水平比赛中的领先地位,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关键就是要在科学训练、大胆创新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结合女子运动员的特点,加强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它对于中国女子乒乓球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各层次比赛中所暴露出的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问题 ,加以分析研究 ,就如何提高高校乒乓球训练水平及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谈谈对大学生乒乓球训练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如何运用计算机视频编辑技术,制作高水平乒乓球比赛多媒体及视频分析资料,并结合中国乒乓球女队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测试表明,视频格式WMV(LAN Video768Kbps)较适用于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的视频分析,视频的播放速度宜为75%~85%,但不同类别的比赛有所区别。高水平乒乓球比赛的视频分析主要有两大类,即多媒体技战术分析和专项内容视频分析。前者主要被用于大赛前封闭式集训期间的业务学习,而后者更多地用于比赛期间研究对手的主要技战术环节。1.多媒体技战术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鹰眼——即时回放系统”在网球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随着网球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裁判判罚的难度加大,比赛公正性受到观众的关注;“鹰眼——即时回放系统”已被证明能够进一步保证比赛的公正,本文从“鹰眼系统”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鹰眼系统”在网球比赛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抗性项目比赛技、战术系统分析研究的经验积累,结合长期为国家队和上海队进行备战训练和重大赛事期间科研攻关服务工作的有效模式,将对抗性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系统分为比赛实时分析系统和离线智能分析系统两大类.以乒乓球比赛为主线,结合其他对抗性运动项目,对比赛实时分析系统、离线智能分析系统从基本思想、计算方法、系统观察模型、软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鹰眼”技术在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鹰眼”技术在2014年排球世锦赛和2015年排球世界杯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从中有效地探析该技术的引入给排球比赛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及其今后对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乒乓球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形成独特的战术风格,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我校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乒乓球意识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利于促进高校高水平乒乓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第四十一届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决赛为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比赛进行解析,旨在揭示世界顶级选手在高水平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1)樊振东在比赛中的技术表现优于张本智和,且在乒乓球技术方面的平衡性较好;(2)樊振东在快速衔接能力方面表现优于张本智和,但仍有提升空间;(3)樊振东与张本智和的比赛为乒乓球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注重提高技术平衡性,加强快速衔接能力的训练,根据对手特点和比赛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为运动员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反拉弧圈球技术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技战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的几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主动进攻技术,具有杀伤力大和使用率高的特点,受到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对手弧圈球、争取进攻主动权、制胜得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我国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此项技术,以便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4.
荣凯 《精武》2014,(36):250-251
根据比赛实例分析,系统阐述乒乓球战术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乒乓球技术并进行系统分析,将数据收集和信息检索也适当的应用到分析过程上。基于系统研究通过不同介质在实战比赛中应用上,而且该系统相对简单、科学性强,能够满足大家对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6,(10):62-62
8月22日下午,2006年"佐田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于山东潍坊鲁能乒乓球学校结束了所有项目的比赛,圆满闭幕。本届比赛是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历届比赛中参赛院校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届比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球迷都对裁判员执法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裁判员做出客观、公正与准确的判罚。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鹰眼技术的基础上,对羽毛球竞赛采用鹰眼技术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同时,结合羽毛球运动自身的特点,阐述将鹰眼技术引入羽毛球赛场所面对的各种问题(资金、技术、比赛过程);并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进而做出鹰眼技术必将广泛应用于体育赛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将乒乓球竞技技术解说引入乒乓球教育研究领域,通过在网络上构建相当规模的乒乓球比赛录像数据库,然后选取录像资料对乒乓球技战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专业的解说,以便让大家对乒乓球运动以及体现在该运动项目中的体育精神、智慧谋略、文化素养等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建立乒乓球技术解说数据库,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能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研究乒乓球技术拓宽新路子提供有益的经验,向教练员和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摩高水平比赛和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时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度以及重心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用以指导初学者,使初学者接发球时的准备姿势更好地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男、女单打比赛6项技术指标数据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探讨乒乓球项目男、女单打比赛的制胜因素与规律。研究表明:男、女单打比赛存在相同之处,即每场比赛胜、负方的发球直接得分、发球抢攻、进攻3项数据的百分比均值比较,胜方均大于负方,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每场比赛胜、负方的防守制胜球数量均存在差异性等。发球、发球抢攻、进攻是决定乒乓球单打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防守、反攻和其他因素是决定单打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