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7,(2):5-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而媒体和谐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使命的完成。湖北日报编辑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媒体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重点,这些报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民解疑释惑,帮民排忧解难,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民生新闻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到普通老百姓身上,报道无论从价值取向、内容形式、风格定位、表达方式、传播手段上,都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思想,这也是民生新闻深受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人均GDP过1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构建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作为电视主流媒体,就应该把宣传以人为本当作新闻舆论最鲜明的主线,突出宣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宣传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的巨大成果和进展。一是转变观念,要破除“媒体本位”、树立“受众本位”思想。所谓“媒体本位”,就是从媒体的自身利益出发而又回归媒体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付费电视是传统媒体依靠自身优势,主动顺应技术变革潮流、吸收融合新媒体元素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电视媒体形式。和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它具有节目内容细众化、画面清晰、音响效果逼真、抗干扰能力强、扩展功能多、服务专业化等优点。但是,在我国针对数字付费电视优越性的宣传,特别是有说服力的大众化宣传做得还不够,以至于数字付费电视这一新生事物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强,老百姓对数字付费电视的认识不清晰,仍然是雾里看花。那么,数字付费电视怎样才能打开市场,让老百姓自愿购买呢?笔者就此谈谈数字付费电视的经营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意识形态的弦不仅不能放松,更应加强。电视宣传要强化阵地意识、占领意识,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大力拓展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宣传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离不开广播电视媒体的参与。“视点”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的文章《新闻宣传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一个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新目标。广播电视媒体怎样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作者提出四点建议:准确把握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反映民意,协调各方关系;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丰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媒体要清醒认识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神圣责任。既要坚持“喉舌”本色,又要与时俱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高度,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努力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而媒体和谐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使命的完成。湖北日报编辑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媒体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努力唱响主旋律,是构建和谐媒体的首要任务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  相似文献   

9.
马方 《出版视野》2007,(2):19-21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媒体及其舆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搜集有关资料。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责任传媒、和谐舆论定位入手,分析舆论宣传的现状。提出了打造责任传媒、营造和谐舆论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谐社会的理念,做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当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媒体都面临的重要任务。 辽宁的地方媒体,以辽宁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和以辽沈晚报为代表的都市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两报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田国强 《声屏世界》2007,(10):14-16
2007年7月16日到8月25日.江西电视台影视频道联合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梦想在飞·2007江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次活动以捐赠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大、媒体宣传声势高、公益氛围浓厚等特点.为今年的江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活动为媒体关注弱势群体,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创新娱乐节目形式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本期我刊策划的这组稿件,就这次活动的创新示范意义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对遏制当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地方广电媒体,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要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  相似文献   

13.
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基本要求,分别从图书馆传播先进文化创建社会和谐、图书馆终身教育平台实现社会和谐、图书馆提供智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和图书馆搭建互动平台加快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文章指出公共图书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任何机构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党中央新时期对新闻媒体的新要求。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注意把握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社会主流,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舆论是人们了解世界、辨别是非、判断形势的重要依据。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因此,广播媒体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旗帜鲜明地唱准唱响好主旋律,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为了通过广播让人民群众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征,理解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清楚和谐社会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等等。辽宁电台新闻台《新闻到你家》节目与省社科联合作,推出了“话和谐、促振兴”专家学者系列访谈。邀请省内知名专…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引导和谐社会的舆论宣传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党报在全面、准确、深入地传播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路径、制度建设、社会管理、和谐文化和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基础上,更应该把握和谐社会构建的精髓和重点,找准舆论引导的发力点,在促进发展、彰显公正和舆论监督上下功夫,体现主流媒体的舆论强势,形成舆论宣传的响鼓重槌.  相似文献   

17.
陈静伟 《河北广播》2006,(5):110-110
广播电视既是社会的“传声筒”,也是社会的“监视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举措,都离不开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沟通、释疑解惑。县级广播电视在增强舆论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理论的框架和要求,从图书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发挥图书馆职能,建设社区文化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图书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是任何机构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陆敏 《传媒观察》2005,(7):32-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共同的愿望。胡锦涛总书记曾经给和谐社会下了一个定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包括省级及省级以上的电视台、电台、网站、党报、党刊等,一直以来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强有力的宣传工具,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工作离不开社交媒体的运用.文章基于网络调研和现状梳理,借鉴“故宫淘宝”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方式,分析其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上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文章认为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多平台推广,丰富传播形式,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与传播内容相结合,并与大众保持联系,不断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