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用心解读文本,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揣摩、在体验运用中积累、在想象感悟中沉淀,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共同感受情感的震撼,收获文本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谓“品词析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品词析句”,进而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在课堂“品词析句”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重现表象,品析词句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是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字符号在学生的脑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啄”个小小的“洞眼”看文本.紧扣“情义”一词.围绕文题、文眼来理文路,品文采.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注重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加以品味.让学生的情感随文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化感情。学生轻松自由地穿行于长文之中.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必备的语文素养。"其实,学好语文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基,也是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词析句、感悟文本、体验情感,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语文素养。一、让学生品词析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目前,有些老师为了"抢"时间,学生还未读完课文,他们就"十万火急"地开始帮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6.
怎样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小品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一是要在解读文本时,抓住精准的词句、精妙方法、精心的布局和真实的情感等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品词析句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文本的语言,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从课题“军神”入手,引领学生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同时打破单向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做好品词析句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遣词用句的绝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从而真正"品"出语文课的味道。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裁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不应让默读静思缺席。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教学中,应当在默读静思中做到潜心会文、品词析句、情感共鸣、想象驰骋。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通道,师生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借此展开对文本意义的追寻,在对文本原初的情感、思想的挖掘和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认知和情感内化,最终超越文本意义。由此可以看到,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石,是学生展开探究和感悟的依托。但在当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主体的感知,盲目探究文本之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层解读、创境激趣、品词析句、质疑探究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潘桂飞 《考试周刊》2011,(39):51-5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换词品析、省词品析、添词品析和换位品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感悟文本,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言",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关注言语的外在形式;还要凸显"意",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文质并重,言意兼得。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细读中品文本的精妙、想象中品文本的厚重、触摸中感知文本的温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16.
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则围绕品词析句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品词析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堂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在简明的环节中突出重点、精雕细琢、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养成习惯,实现教学生成的实用高效。教学中多一些简单,少一些形式,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力创审美气氛、精选审美媒介等方式精心创设审美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表情朗读、展开想象等课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美,再现文章情感美,领悟文章画面美来渗透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朗读的快乐,是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深悟文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把握情感,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属于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朗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0):36-37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情感,加强学生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本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出发,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希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