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必修)第七章"机械能"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中,有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
现行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第2节"机械能的转化"阐述了以下知识点:物体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材中介绍了一个"弹簧将小球弹起"的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操作困难,成功率低;二是小球被弹起的方向很难控制,小球"乱跑、乱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演示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机械能的转化演示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机械能的第1、2节讲述动能、势能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内容,介绍了小球在斜槽和水平槽中的运动,但没有现成的仪器,我们根据这一思路制作了“动能和势能转化演示器”.其制作和使用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邦全  张健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4):47-50,60
例1(96年宁夏中专招生物理试卷)如图1所示,在空中运动的小球的机械能始终等于35J。小球的动能Ek和势能Ep的大小可能是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机械振动”一章中指出 ,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机械能就越大 .但振动能量是否仅与振幅有关 ,与振动的频率有无关系等问题 ,在一些师生中对其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甚至有一些资料中认为“振动能量跟周期或频率无关 ,而跟振幅大小有关……”.是否“振幅越大 ,振动能量一定越大”、“振幅相等 ,振动能量就一定相等”呢 ?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 ,弹簧振子由小球 (质量为 m)和轻弹簧 (劲度系数为 k)构成 ,如图 1所示 ,小球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 O点两侧做来回往复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现取平衡位…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4年第2期刊登了《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文(1))认为:机械能守恒具有相对性.而本刊2005年第12期刊登了《机械能守恒有相对性吗?》一文(以下简称文(2))根据力学相对性原理以及一个具体的实例认为:机械能守恒不具有相对性;并质疑:机械  相似文献   

7.
<正>如图1,光滑圆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一小球(可看成质点)在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则小球能通过最高点C时,过C点的速度至少为v=(gr)~(1/2)。这是中学物理圆周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结论。那么,如果上述问题中小球机械能不够大,即无法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C,又会如何呢?第一种情况,小球机械能太小,以至于只能在弧BAD间来回振动。  相似文献   

8.
吴高年 《物理教师》2006,27(9):36-37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九章第一节“简谐运动”在定义“弹簧振子”这个概念时,明确地指出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小球在杆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弹簧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里所讲的弹簧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到底小多少才算得上“小得多”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许辉 《物理教师》2010,31(11):9-11
1教材分析 (1)“追寻守恒量”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第1节课,它是后面几节课中涉及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本节是一个新的开端,主要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物理中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探讨□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朱文科刘丛玫职业高级中学课本《物理》上册中,第六章第五节内容是机械能守恒。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掌握定律内容,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并且通过本节内容的学...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教师备课阶段整合多版本教材相关内容十分必要.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2019年版)必修第2册中第8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为例,整合其他5个版本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供其他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上东 《物理教师》2009,30(4):19-20
1 对目前部分教材中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分析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中的第2章第3节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表述:“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解答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用它解决动力学问题关键是 :首先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用长L的轻细绳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后 ,另一段固定在O点 ,将绳拉直后 ,将小球分别从位置Ⅰ、Ⅱ、Ⅲ由静止开始释放 ,如图所示 ,求 :小球经过最低点B时的速度及绳对小球的拉力。解析 当小球分别从位置Ⅰ、Ⅱ由静止释放后 ,绳对小球有拉力作用 ,小球做圆周运动。所以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B位置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可以列出方程。从位…  相似文献   

14.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以下每题各只有_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小球由静止沿斜面滚下(不计摩擦).那么,小球的( ). (A)动能转化为势能 (13)势能转化为动能 (C)机械能不断增加 (D)机械能不断减少 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 ). (A)吸热温度升高 (B)放热温度降低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3.在下列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D)fi6j石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 4.下面关于水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l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在 沸…  相似文献   

15.
以真实情境命题时,情境描述需符合客观事实,参数的设置需要经过实验检验,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物理试题实验化是通过实验,检验物理试题的科学性的教学活动。在检验过山车模型的机械能关系实验中发现滚动小球的转动动能在总动能中所占的比例不可忽略,并提出涉及转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能量关系:系统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包括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因为忽略了转动动能,在考试命题中涉及“小球”模型的试题常常因是否考虑转动动能而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引发争议,其中不乏高考真题。因国内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不涉及转动惯量等概念,在命题时建议避免出现小球滚动等情境,可以设定接触面光滑或者把小球改为小物块或者质点等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中有一题常被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典型例题.本刊1992年第3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其应用》一文中的例3也正是这题,但文中的解答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下面对这题进行一些讨论。题目:一根很轻的细线,系一质量为0.5千克的小球C,另一端穿过水平光滑桌面中光滑小孔O挂一质量为1千克的小球A,A的下端通过细线b挂一质量为1千克的小球B,小球C做半径为0.1米的匀速圆周运动,而此时小球A和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当把细线b烧断后,达到稳定时小球C在桌面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A则在新的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求此时小球C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g取10米/秒~2)  相似文献   

17.
郑国安 《物理教师》2005,26(8):40-40
1引言本刊2004年第2期中一文《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以下文[1]),认为机械能守恒具有相对性.首先文[1]提出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文[1]认为机械能在一个惯性参照系守恒,在另一个惯性系就不一定守恒,这样的观点曾在《大学物理》杂志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文[2  相似文献   

18.
在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物理 ) (实验修订本·必修 )》的第八章《机械能》中新增加了《伯努利方程》作为选学内容。本节“伯努利方程”拓宽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固体推广到理想流体中 ,从由可数的两三个质点组成的力学研究系统拓宽到大量的质点组成的力学研究系统。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的灵活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开辟了一个有益的小天地。本文就相传古代的力学家希罗设计的喷泉为例 ,用“伯努利方程”来分析和估算喷泉的喷射高度。  相似文献   

19.
1.1<k<3[提示:错解的原因是没有考虑三角形内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F=(7/2)mg[提示:小球从A到B的过程机械能不守恒.小球运动到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中,关于动能的表达式并没有通过实验法得出,而是进行了理论推导.这样处理虽然与历史轨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也符合人们探索时的认识规律.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因此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