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对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犯罪客体是指符合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秩序;在犯罪客体方面不以职务之便为构成要件,只要实施了枉法追诉行为就已自足,同时也界定了“徇私、徇情”的范围;在犯罪主体方面,阐述了政法委不符合犯罪主体的资格;在犯罪主观方面,认为“徇私、徇情”是必要要件要素,而且不是动机,而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抢夺罪是介于抢劫罪与盗窃罪之间的一种罪。我国刑法规定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从抢夺罪与抢劫罪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异同来看,认为携带凶器抢夺与一般的抢夺犯罪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应将“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一个从重情节予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3.
聂申国 《天中学刊》2005,20(4):19-22
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本质特征的客观显示,在定罪量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刑法学界尚未对犯罪结果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达到共识。通过对犯罪结果与犯罪客体、犯罪结果与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与定罪量刑进行分析,犯罪结果可以概括为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所引起或可能引起的,从客观方面反映社会危害性质与量的一切事实现象。它即是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又是量刑的必备依据。  相似文献   

4.
贿赂犯罪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对其的遏制与打击是一项全方位的合作问题。本文通过现行刑法有关贿赂犯罪客观方面规定的解读与评析,发现我国贿赂犯罪客观方面立法规定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我国贿赂犯罪客观方面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严重问题,也是我国“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对依法“从事从快”打击犯罪有重要意义,本即结合有关案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97年的新地第30条,对单位犯罪做了规定,但这并不是对单位犯罪概念的界定,因为没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对单位犯罪概念的正确界了明确单位犯罪的本持属性,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农产品,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对现遥多种多样的单位犯罪概念逐一分析其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主体主观、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对单位犯罪进行比较完整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刘双 《天中学刊》2003,18(6):41-43
农村青年犯罪是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发农村青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功能弱化、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村青年自身低下的文化素质和不良心态结构等主观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刑事责任 刑罚 主刑 刑罚裁量 累犯 自首 数罪并罚 限制加重原则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二、选择题1.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C .对前段的强…  相似文献   

9.
整顿和规范全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应当切实抓好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强化监管,堵塞漏洞,打击金融犯罪,是急迫的任务。打击内幕交易犯罪行为,是打击金融犯罪的任务之一,然而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内幕交易犯罪中若干问题还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不力于对内幕交易犯罪的打击。文章提出:对内幕信息应实行“中”标准;对内幕交易犯罪主体认定应适当扩大《证券法》的规定;对内幕交易犯罪主观方面应完善“故意且无目的说”。  相似文献   

10.
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事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然而中外刑法对事故犯罪客观方面存在不同的界定,对中外刑法事故犯罪客观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正确界定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而促进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文章认为,事故犯罪的客观方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形态的事故犯罪与非标准形态的事故犯罪,以此为基点,对事故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罪过的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价值的敌视、蔑视或者漠视、轻视的态度;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应作实质理解,即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希望或者放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特有的客观性质的明确认识”。明知的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意识状态中的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质(包括行为对象、方法、特定的时间地点、违法性等),行为结果以及行为发展过程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是主观方面要件,还是客观方面要件,在刑法学界颇有争议。本文从刑事政策角度分析受贿罪构成要件,并对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认识进行了剖析,提出废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能更好的打击贿赂犯罪,而且顺应国内国际反腐败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赵合俊 《成长》2006,(6):91-92
性犯罪“吉已有之”,又一直在不停变化,一些旧的性犯罪不断被废除,一些新的性犯罪又不断出现。性犯罪变迁的一个历史趋向是:从妨害风化、道德的犯罪走向侵犯人的权利的犯罪.换句话说,就是从“性就是犯罪”走向“针对性的犯罪”。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于2003年10月23日对中国生效,其中第6条、第7条两个条文分别规定了“洗钱行为的刑事定罪”和“打击洗钱活动的措施”,我国刑法立法中洗钱罪规定应从上游犯罪范围、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等做好与公约的衔接,以改变我国目前洗钱犯罪日益严重却很少能够打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明确假他人专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正确适用该罪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就假冒他人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假冒他人专利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同一般专利侵权行为、骗取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伪造专利证书行为以及其他涉及专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6.
腐败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我国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建立一个广泛、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社会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加快立法、、健全制度、“养教”结合、完善机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自然人犯罪来说,单位犯罪是在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另一类主体犯罪.从犯罪单位的性质、单位犯罪的纯正性等方面对单位犯罪进行分类研究,深化对单位犯罪这种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的认识,正确解读、认定和适用刑法典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一段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犯罪成员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性强,手段残忍,危害性大,不计后果。“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就是最好的案例。青少年犯罪,危害严重,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措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非法所得罪构成要件、罪名的确定、法定刑设置及该罪的完善等方面作了阐述。文章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康洁品格及其正常活动;客观行为表现为不履行“说明”义务的不作为;该罪罪名应“不能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罪”,属于渎职类犯罪:该罪法定刑设置是合理的;此外还提出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并设立拒不申报叠记财产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从源头和本质上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设置了一道“防火墙”。本文在认真分析目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较为深刻地探讨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两个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战略工程,当务之急是立法和教育并举,实施“四项工程”,实现“四种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