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深入分析中国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将中国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武术的新语境,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武术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化学、哲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武术所形成的文化约束的内容,通过辨析"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约束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归纳出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面临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竞赛项目不明确;竞赛规则的制约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不可行的结论。现实表明,中国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在此结论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今后在传承、普及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思考,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奥运后中国武术在市场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武术迈向全球化为研究方向,从而使中国武术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激发出人们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武术的起源,当今中国武术的现状来对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得出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改革创新,正确的传承方式来支持。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中国武术的生存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武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体现为:(1)中国武术的生命宗法精神.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浓厚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反映出的是重视血缘关系及团体的宗法精神.(2)中国武术的生命律动精神.套路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精气神是中国武术生命性的具体体现;在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演练过程,以及技法动作上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中,都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精神.(3)中国武术的生命和谐精神.在"农耕文明"和儒道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已上升为超越敌对性、重视对生命价值精神的实现;中国武术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和谐,"内外兼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中国武术通过"内外兼修"来达到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武术中所谓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的时代缘由、当代价值、基本原则与基本形式,认为中国武术的"标准化"不能全盘标准化,否则将以牺牲武术多样性为代价;标准的科学、合理制定是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的关键;标准化的实施"标准"是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发展是绕不开西方体育这个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国武术的体育化确实为其生存提供了空间,但也加剧了传统武术的没落。面对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之间的借鉴、跨越以及融合的历史趋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精神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竞艺的"娱己性",西方体育竞技的"娱他性";中国武术柔性的"内倾性",西方体育刚性的"张扬性";中国武术始终的"平衡性",西方体育循序的"整合性";中国武术技艺的"重感性",西方体育技术的"重理性"。从精神文化视角再比较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的"绝缘性",旨在克服中国武术在发展中的亵渎现象,消除以西方体育的文化模式来同化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应自强的理念。研究认为:实现中国武术自强须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其中文化传统是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文化个性是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古代中、西方武文化的演变过程进行比较,探析中国特色武文化形成的因素,为中国武术民族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表明,产生于相同时代的中西方原始武文化,却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演变成为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体系。从两者演变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中西方武文化在本质上没有差别;秦汉以后,两者特色的武文化开始形成,并一直影响着中西方体育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明清武术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史一个值得注视的时期,这一时期武术的技术动作、理论研究都呈现出空前发展的局面,各种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武术渐次成为一个庞大的运动技术体系;大量有关武术的论著相继问世,使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武术开始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承载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不仅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师徒传承、鼓励民间组织传承、规范学校教育传承、推动产业发展传承等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并提出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为中华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活动开展持续低迷、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及武术选修课人数逐渐下滑等现象,对我国部分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归纳、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使中华武术在我国高校校园内得以广为传扬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武术运动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武术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自身的弊端,文章主要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要更好的把武术推向世界,必须依靠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武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东方世界的文化明珠,但目前中华武术发展处于尴尬的处境。文章针对传播武术文化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目前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武术在高校中普及与推广,为进一步把这颗东方世界的文化明珠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中华武术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分析了中华武术理论的成因和发展的过程,以组成中国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根源,并从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脏腑思想进行了另一层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社会的相互关系切入,论述了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了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新起点等,并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对武术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中华文化奇葩的发扬光大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庇护下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式微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文章从思维模式出发,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力图展现一个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的深层次文化视角,以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秦汉社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武术的发展.统一的国家为武术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外对内的战争是推动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则为武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的支持;先秦的侠客遗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汉尚武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