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夏银珍  石凤 《文化学刊》2023,(12):139-142
民族节日承载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具有强化民族文化深层认同的价值,笔者研究对象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节日,这些少数民族节日数量多、内容丰富、传播力广,形成了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品牌影响力大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通过从起源和庆祝形式来梳理少数民族节日类型,揭示少数民族节日凝聚民族精神、映射民族文化心理、传承民族文化成果、坚定民族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从精神满足视域,创新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形式、转变少数民族节日运作模式、丰富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内涵、构筑民族节日教育阵地体系,强化民族节日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
工业精神是由工业的特性所决定并贯穿于工业实践活动中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体现了工业发展的规律,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工业精神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反观电视剧通俗叙事的传统美学精神,从符号呈现与现实构建、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日常叙事审美性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电视剧视像文化借助日常情感的潜移默化以实现深层价值认同,在平俗叙事和诗性美学精神的结合中实现其审美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分析历史哲学的大师——贝奈戴托·克罗齐,其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题,这不仅需要从克罗齐构建的"精神哲学"整体来批判地认识,从精神自身发展就是历史、历史与哲学的同一性等重要概念来理解,更要从历史认识论角度来认识。克罗齐把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用精神或者思想沟通在一起,并使历史和哲学因为关于当下的"精神"而实现同一,于是主体所作出的历史判断及所形成的历史认识因为关于现在而具有了当代性。当代性历史认识的意义在于通过逻辑意识指导下的历史判断追求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5.
逆全球化症候揭示出全球化结构性失衡的文化心理根源是精神文化交流失衡、价值观念沟通滞后、民心民意隔阂撕裂,现有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存在缺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超级大国煽动种族撕裂与意识形态对立,肆意毁坏国际合作与世界和平的根基。针对大灾疫与大变局叠加的全球危机,人文共同体秉持和谐传播目标,珍爱生命价值的首要序列,倡导世界和宁为人类最大利益,反对“新冷战”与“文明冲突论”,以此为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底层价值逻辑,以文明对话交往沟通东西方人文主义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共创人类精神文化公共品的共享通道,完备适应全球化可持续进程、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的人文价值观与仁爱和谐的道德秩序,帮助人类从失控冲突走向和谐平衡,开启文明对话觉醒的国际传播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加强大学精神和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呐喊不绝于耳,但是实际的成效十分有限,原因何在?这可能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有关.纵观人类历史,任何文化和精神从提出到真正内化成人的内在价值观,都必须经过这样的过程:首先,提炼精神和价值的核心内涵并围绕其制定一套行为规范或价值规范;其次,对违反者进行处罚,对遵循者给予激励.最后久而久之,精神和价值深入人心,大家自觉地遵循这种精神和价值展开作为,文化最终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7.
杨敏 《文化学刊》2024,(3):166-169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来进行叙事,生动地刻画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亦融入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民族的多维度图景,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整部作品透过富有特色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其史诗般的品格,本文将从作品自身的叙事特点深入分析作品运用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8.
婚姻礼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被传承与遗忘。从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方式以及婚姻习俗等方面来探讨畲族的婚姻礼俗,不仅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而且对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要宗喀巴作为我国藏传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一代佛界泰斗、僧人之尊、佛学大师、文化巨匠,其精神世界及其佛教思想的时代价值如何,是值得我们当下深入探讨的论域。本文着眼于宗喀巴大师不平凡的生平经历和佛学造诣,从弘法利生、学习求是、改革创新、和合包容、知行合一五大层面展开考察和梳理,以揭示和彰显宗喀巴大师充满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的一个次域,也是生态批评向人类精神领域的拓展。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从一战带来的信仰的崩塌、美国梦的幻灭、消费主义及人的物化,人与人之间及人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疏离等方面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而揭示"爵士时代"的精神危机,以及给当代人类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朱丽  张兆利 《职业圈》2007,(4S):105-106
文章通过对影片《无极》彰显的神话精神的探析,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三个方面的神话精神内涵,使影片的“命运”主题在神话精神层面得以合理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是茶道文化的精神体现。中华茶道文化的本质是其精神价值。中华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裂而不断。茶道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是自然、虚静、养性,它是中华儒道禅文化的结晶。茶道文化的特点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和合;简朴与修身的和合;自然与养性的和合;茶性与人品的和合。当前要弘扬茶道文化的精神价值,建立中国茶文化学派。  相似文献   

13.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原则,通过价值存在的最初形式,即自由意志的追问,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逻辑,分析价值在不同环节的不同形式,即价值的形成机制、个体的价值活动、类的价值规则与类的自由意志,在逻辑的推进中赋予价值具体的规定性,完成个体与类的价值的统一,最终完成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丁广惠 《文化学刊》2013,(3):106-114
本文首次提出了终结型文化的概念:它指那些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而停止发展或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文化产品。它分三类:古代器具、建筑等物质文化产品;古代学术、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产品及其创作规律;古代礼仪、民俗、竞技、游艺等有行为特点的精神文化本象。它们都具有(一)发展变化的完成性;(二)不可改动性;(三)以原生态形式对后世发生影响的特点。本文揭示了格律诗独特的"蜕变式"发展规律:当一种诗体跨越历史时代与新的时代声韵相矛盾时,古人不是对这个诗体进行改造,而是另创造一种新的诗体来适应,于是一个个新诗体又先后蜕变成终结型的诗体与最后的新诗体并存,并以原生态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当前诗体的改革既违背了诗律作为终结型文化的特点,又违背了其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也违犯了文化事象的"游戏规则",是将诗词改革选错了方向。终结型文化理论,不仅是诗律不能改革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路"的意象,这既有历史传承性,又体现了屈原作品的自身特点。本文将屈原中的"路"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了屈原作品中"路"的表层系统和内层系统,并进而从"路"切入屈原,从抗争与守贞、彷徨与超越、失落与企盼三个方面剖析屈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绘画的“艺术语言”?它的特定涵意是什么?以我的理解,无过于画家把自己对某阶段社会领域、自然现象的关注、理解、看法,通过掌握的某种绘画的技法、造型能力、构成因素、形成法则等,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程序把它从画面上表达出来,达到与观赏者以交流,或产生共识和理解。这大概是广义的解释。语言的精辟、生动与否?其一,这与画家自身对表达对象的认识,理解的深度有关;其二,与画家掌握理解绘画自身的“语言规则”、“辞汇量”多少的精活程度有关。我把绘画中运用的技法、造型能力、构成因素、形式法则等可以传授,绘画时都能利用带有“共性”的东西,统理解为“技术因素”或者称“技术含量”,把画家所独有的,不能直接传授替代的审美意识,世界观、艺术真理的崇尚性,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位性,理解为“艺术修养因素”,或称“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规则的身体活动来改造人的自身自然。文学则是通过语言集中体现人的思想,塑造人健全的灵魂。人们把各种将体育和文学相结合的作品称为体育文学。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文学形式的不断完善,大量优秀体育文学作品问世,增强了社会凝聚力,鼓舞了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人的审美认知具有时代性,对当代体育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凸显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体现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5月,"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以"潘天寿与文化自信"为主题,不仅意在缅怀大师的卓越贡献,更旨在揭示潘先生对于弘扬中华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民族艺术的价值意义。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4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移师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此  相似文献   

20.
逃禅与脱俗:也谈苏曼殊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掘文学中的宗教价值 ,已然成为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中国现代文学 ,事实上是缺乏宗教的信仰与热诚的———即使是具有宗教信仰倾向的作家及其作品。本文从现代文学浪漫派先驱苏曼殊这一个案入手 ,透过苏曼殊人生与艺术作品的表象 ,揭示其宗教信仰的功利性与表象性。本文认为 ,苏曼殊只是一个以袈裟芒鞋为道具的浪漫主义者 ,其作品的宗教意象 ,更多是一种审美想象 ,并不代表苏曼殊人生价值与信仰的真正选择。宗教没有妨碍他追求爱与自由 ,而此二者 ,是他短暂生命为我们留下的美好精神。偶然的际遇使苏曼殊与宗教结缘 ,而宗教最终只是他逃避俗累、托身暂栖的处所。当然 ,佛教的“空” ,与他对人生的悲剧体验暗合 ,使他的文学话语多了一种借禅语佛理表达虚无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