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地外文明”记者:宇宙学真是一门充满着魅力的科学,有许多问题凭我们的常识,难以理解。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头脑,深化我们的哲学思考。在对宇宙的探索中,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是关于“地外文明”的探索。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尤其是有两位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太阳系外有两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更激起了一阵“地外生命”热。我们究竟如何来看待那茫茫宇宙中的智慧生命呢?赵:关于“地外文明”的报道,确实很多。可以明确指出的是,目前所有关于外星人的报道,都是没有根据的。在正规的天文学杂志上,从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2.
探索宇宙奥秘、寻找地外文明是一个令人神往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外生命和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产生的条件以及寻找地外文明的艰巨性.还介绍了一些搜寻地外文明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浩瀚的宇宙空间里,人们偶尔会见到一些UFO现象或接收到一些太空信号,因而十分好奇:有"外星人"和地外文明吗?带着这样的疑惑,人类不断地拓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和微观层面的人紧密地结合,彰显了韩少功的智慧和境界。  相似文献   

6.
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文明寝室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文明寝室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为活动范围,坚持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努力把学生寝室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浙江财经学院党委在“多位一体”文明寝室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坚持不断总结经验,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加强领导,积极开拓,努力把文明寝室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多位一体”文明寝室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自1996年以来,浙江财经学院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着力改善学生寝室管理工作,开展了以财政、会计两系为试点单位的“多位一体”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多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阐述了无线电信号可以在两个星球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和微观层面的人紧密地结合,彰显了韩少功的智慧和境界.  相似文献   

9.
周清春  徐硕 《科技文萃》2004,(12):20-21
"20年后,地球上的人们将可以感受到来自外星人的信号."最近,一个大胆的结论被美国"地外文明探索"计划的负责人、著名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提出.这一结论发布在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晚清小说空前繁荣 ,作为一位影响很大的谴责小说家 ,除《官场现形记》外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同样具有研究价值。《文明小史》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 ,最早从维新的角度 ,全面揭示了维新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 ,是一部反映晚清社会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1.
费米(Enrica Fermi1901-1954)是20世纪物理学巨擘,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0年某天,费米和另外三位物理学家共赴午餐,路上他们聊着有关地外文明的话题。其他人认为,即使平均起来一个行星产生文明的可能性很小,但因宇宙的古老历史和数目众多的天体,外星文明的总数也应相当可观。在进餐时,他们的讨论已转移到别的方面。“他们都在哪儿呢?”费米突然问道。同伴们马上意识到,那些有关地外文明的讨论引发了费米的思索和疑问:如果真有地外文明存在,为什么我们仍未发觉任何直接支持这一结论的迹象?这一疑问就是“费米悖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池浩 《初中生》2011,(1):51-56
火星在过去或现在是否和地球一样存在生命?是否有文明?是否有水?自古以来,披着红色外衣的火星一直是人类着迷的对象。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之梦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屈原与杜甫     
<正> 屈原与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擘,一位是现实主义的翘楚,一位奋斗在战国末期,一位活跃在唐朝中叶;一位成长在荆国蛮夷之地,一位出生在中原文明之乡;……初看起来,这是两位很不一样的诗坛巨匠。但是,如果我们从纷纭的现象中略加辨析,又不难发现两位诗人生活与创作上的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这些相似或相同,有的应是历史的偶合,有的当为历史的必然。探索其究竟,我认为对研究屈原和杜甫,以及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创作,或许是颇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行星际航行到底有没有可能?这里所说的星际航行,是指与地外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星际航行。人类已经能够在太阳系中进行行星际航行,尽管目前仅限于在离地球不太远的地方(比如火星)稍转一转。由于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现我们太阳系之内有别的文明,所以与地外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星际航行主要是指在恒星之间的航行。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了人民的期盼之一,国家领导和全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的传承与创造而服务。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杜郎口中学,到洋思中学,中华大地从南到北围绕着如何办好"更好的教育"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11,(11):18-19
【背景简介】2011年8月21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来到南京大学,为中国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勒克莱齐奥是法国著名文学家,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2008年,他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外文明的交流》是重庆市南岸区一位教师在学生完成新课、进行了一轮单元基础知识学习之后进行的主题复习课。教师选取中外文明交流的视角,依照历史课程标准,对统编教材七、八、九年级中有关中外文明交流的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工、组合和建构,形成了宏观、大视野的全新的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整合教材、整理知识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该课呈现了不少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陆辉 《红领巾》2005,(6):106-108
&lt;围城&gt;是钱钟书以一位冷静的学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类进行的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探索他们生活状况的一部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家庭、爱情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给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他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阿Q形象.“围城“现象是钱钟书探究人性的又一发现.  相似文献   

19.
示例①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相似文献   

20.
正一日发现三个"地球"致力于地外文明探索的美国国家航天局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和成果,不久前他们宣布:航天局的一个太空研究小组利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两颗太阳系外迄今"最像地球、可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两个星球"一个温润如夏威夷",另一个"酷寒如阿拉斯加",距离地球大约有1200光年远。同日,航天局的另一个太空研究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