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覽会,已經在北京开幕。为了配合展覽会的宣传,把原子能方面的知識,原子能在工業、农業、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苏联在这方面的巨大成就广泛地向我国人民介紹,在农業上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特將1955年苏联科学家訪华代表团来中国所作的原子能方面的报告和摘自“科学大众”、“科学画报”、“知識就是力量”刊物上的几篇較好的文章,加以整理修改彙集成小册子在六月份出版,以供展覽的观众和一般讀者閱讀。小册子“原子动力—未来时代的动力”,講述大家非常感觉兴趣的問题—原子能作为动力的应用。它向讀者介紹了原子燃料的优越性、經济性和它的应用,并以动力資源作为例子来分析原子燃料的發展前途,还介紹了世界第一个原子能發电站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術展覽会,已于本月在北京开幕。本文是展覽会館長哥里柯夫同志和科学技術总指導契連柯夫教授为本刊所寫的一篇專文。关于展覽会内容的知識,將于下期本刊詳细介紹。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在2月6日举办了一个科学技术展覽会。这个展覽会,一共分“理化”、“农林牧”和“妇幼衛生”三大部,有农業、病虫害、生物、畜牧、植物、森林、避孕、防疫、物理、化学十个館,展出了二千三百多件的模型、仪器和实物。在展出期間,桂林市遭到了十多年来沒有过的寒冷,有兩天还飄着大雪,可是参观的人群仍是絡繹不絕。展覽会的农業館,向大家介紹了各种作物的栽培、选种、肥料、土壤和农業气象等科学知識。郊区某农業社的技术員和生产队長,經过講解員的講解,知道了社內水稻田碱化的原因,原来是施用石灰过多了,他們打算以后减  相似文献   

4.
學術 華東區首屆農業展览會,於一九五○年元旦在上海正式開幕展覽,十五日勝利閉幕。上海中蘇友協上海分會於十二月廿一至廿八日舉行蘇聯建設圖片展覽。 會議 重工業部於1949年十二月十六至廿五日在京召開全國鋼鐵會議,制定1950年會國鋼鐵生産的初步恢復計劃。  相似文献   

5.
去年十月,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和全蘇政治與科學知識普及協會(以下簡稱爲全蘇協會)的邀請,組成訪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學習全蘇協會傳播知識的先進經驗,並增進中蘇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代表團在訪蘇期間參觀了全蘇協會的總分支會和它的许多附屬機構,每處都舉行了座談會,職取了爲我們特別准備的專題報告,和對我们所提問題的解答。全蘇協會又爲代表團安排了周密的參觀訪問日程。參觀訪問的單位中包括蘇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全蘇農業展覽會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汽車工業对国家工業化的重要意义汽車工業(包括拖拉機工業)是國家工業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它關係着各種經濟事業的發展。蘇聯的汽車拖拉機工業,在蘇聯開展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曾經以大量的拖拉机、聯合收割机和汽車供給農業,促進了農業的集體化。 蘇聯的拖拉机工業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三年供應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眾”编者按:蘇聯的地下鐵道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新式的地下鐵道。像莫斯科地下鐵道這樣偉大壯麗的建築,是任何資本主義國家中所找不到的。蘇聯的地下鐵道,完全是由劳動人民建造的,也完全是為劳動人民服務的。莫斯科地下铁道的第一條線於一九三五年五月開始通車,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今年三月,長達二十(千米)公里的莫斯科地下鐵道大環行線已經全部通車。大環行線通過蘇聯首都二十五個行政區中的十八個區,給莫斯科市民和外來的旅客很大的方便。現在莫斯科地下鐵道幹線(都是複線)長度已經超過六十千米。除了大環行線以外,尚有横貫莫斯科市東西、南北的三條幹線,起點都在遠離市區中心的地方。全部車站共有四十一個。地下交通已经成了蘇聯首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每天,地下鐵道的乘客近二百五十萬人。所有使用市內運輸工具的乘客有三分之一是通過地下鐵道的。 蘇联黨和政府十分重视地下鐵道的建築。斯大林同志對於蘇聯首都交通父親般的關懷,為莫斯科市民和地下鐵道的工作人員永遠懷念。在偉大的衛國戰爭的艱苦日子里,地下鐵道的修築工作也不曾中斷過。現在,莫斯科地下鐵道的建設者們,又開始了新的幹線的建築,一條通到北郊的全苏農業展覽會,一條通到列寧山上的莫斯科大學,長度有十二千米,包括九個車站。下面是蘇聯“知识卽力量”的記者的採訪記錄。他們把地下鐵道中從早到晚發生的許多事情,作了生動的報導。最近在北京開幕的“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中,有莫斯科地下鐵道的介紹。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我國讀者更好地了解莫斯科地下鐵道的設備和工作情况,個別數字經本刊根據最近的材料作了修訂。  相似文献   

8.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未来的粮食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農業是立國之本,農業問题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大問題,農業問題中的糧食問题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之根本。“民以食為天”,“有糧则穩,無糧则亂”,糧食問题始終是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但我國目前的狀况表明,我國糧食問題的前景不容樂觀。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莱斯特·R·布朗在《世界觀察》1994年5期上撰文論及中國的糧食問題及其未來面臨的難題。12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吃飯”問題還须及早地警示。為此,我們請貢光禹先生將該文摘譯出來,副標題是我們加的,供大家參閱。  相似文献   

9.
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覽会的苏联專家庫里柯夫、A.O.富尔曼、H.A.加別洛娃和M.H.法捷也娃等同志,应本刊編輯部的約請,分別为本期本刊撰写了放射性同位素在技术、农業、生物学和医学上的应用的專文。我們向他們致衷心的感謝。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特稿]蘇聯農民在各種各樣的農業工作中,如耕作、畜牧及其他副業中日益廣泛地應用着電力。電力的應用使很多集體農莊的村落普遍有電影設備和羣衆性的無鎳電裝置。在戰後,蘇聯社會主義農業電氣化工作有了更大規模的發展。在一九四五年,蘇聯所有的農村發電廠共九百八十所。一九五○年初,這  相似文献   

11.
书刊评介     
学习米丘林学说米景九米丘林生物学通俗講話祖德明等編著中華全國科学技術普及协会1955年12月第1版每册0.62元米丘林和他的创造陈鳳桐著中華全國科学技術普及协会1953年11月第1版每册0.18元学習米丘林学說,对于農業科学工作者,对于廣大農民,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米丘林学說是保證農業生産  相似文献   

12.
農業、工業和交通的恢復與發展,處處需要大量的木材;對外貿易,桐油、茶葉、核桃等林產品一向佔有首要的地位;發展新文化用的紙張,主要是由木材製成的。森林又可以防止水、旱、風、沙、雹等災害,輔助水利發展,保障農業生產。因此,林業建设是新中国經濟建設中重要的一環。但是舊中國在林業方面給我們的遺產是最薄弱不過的,历  相似文献   

13.
過渡時期中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任務,就是逐步地實現農業社會化,以增產更多的糧食与工業原料,来提高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農業社會化的具體內容,则是生產關係的合作化与生產工具的機械化。雖然,在進度上農業合作化与機械化兩者並不平行。根據蘇聯的經驗,合作化的發展要比機械化来的更快,但是,随着国家工業化的推進,到一定的時期,機械化就會以更大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访苏代表团,已经访苏完毕,去年十二月八日离莫斯科回国,十二月十七日回到了北京。代表团在苏联访问参观,一共五个星期。他们受到了苏联人民和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简称全苏协会)、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亲切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他们访问了全苏协会,全苏协会理事会主席团主席阿·依·奥巴林院士和副主席恩·波·西朗契耶夫、阿·特·季诺维也夫、欧·阿·赫伐列勃诺娃以及其他同志为他们作了关於协会的工作、宣传方针和内容、学组、办公机构的报告,并介绍了协会各个  相似文献   

15.
民航專業飛行,是民航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新的人民民用航空不僅是迅速、安全、先進的交通工具,在國內外經济文化交流及爭取世界和平的事务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民用航空并且是工業、農業生產建設中的一个有力的助手。新中國誕生以來,在民用航空事業的建設中,一方面迅速恢复和發展了运輸飛行,另一方面开始創設和發展了我國歷史上从未有过的各項專業飛行。近几年來,我國先后开展了飛机护林、飛机治蝗、飛机探礦、飛机調查森林以及飛机施肥等專業飛行工作,对于工農業生產作出了一定的貢献。民航專業飛行的成果不但在經济上使我們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使我們掌握了不少專業飛行的方法和經驗,为今后民航進一步为工農業建設服务、發展專業飛行打下了基礎。  相似文献   

16.
不久以前,我曾經參加了一個座談會,是谈怎樣做科學普及工作的。在會上,大家對於科學面向工農兵問题,提出了很多意見。這些意見是重要的,也是正確的。可是當我聽到最後那位市郊農協的工作同志所說的一個實際例子以後,却覺得光是面向工農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的技术博物馆是在八十三年前,由科学界的倡议举办的。它是俄罗斯第一个科学技术性的博物馆。它的发展是与俄罗斯进步的科学界相联系着的。但是到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後,这个馆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成立以後,苏联政府就把它拨给协会领导,现在已经成为全苏协会的重要宣传基地之一。目前全馆的陈列室和讲演室约有五十馀个。全部陈列品中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表现着苏联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工业生产中的先进生产经验。每年有八十万以上的观众,其中包括工人、学生、技术人员和一般观众。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學為了纪念五四,曾於五月五、六、七日由理學院和工學院各系舉辦了科學展覽會,招待人民解放軍、郊區農民和附近工人、學生、市民參觀,向工農兵大众介紹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自然规律,掌握生產鬥爭的知識;更好地担負起今后經濟建设的主要任務。化學系的展览內容,主要是關於空氣、水和糧食的一些基本知識,他們还编了說明书,現在發表在這里,以便在全國範圍內傳播。  相似文献   

19.
中國是一個人口众多的農業大國。 1949年,我國總人口已高達5.4億,農村人口有4.84憶,佔全國總人口的89.86%,到1987年底總人口增加到9.6億,其中農村人口7.9億,佔總人口的82%。全國人民按照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模式,奮斗了三十年,并没實現我們的理想——農村現代化。改革開放十五年,中國農民有兩項偉大的創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發展鄉鎮企業,為我國億萬農民擺脱貧困、奔向小康,發現了一條必由之路。為实現我們的理想——中國  相似文献   

20.
一、政治思想領導農業建設 農業建設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它是密切的結合政治思想的,而且是絕對的服從政治思想的領導的。沒有政治思想的正確指導,農業建設不僅會與大眾利益背道而馳,而且會因爲失去大眾的關心,失去大衆的力量,致使農業建設的工作毫無成效。更因為主觀的、客觀的、有意的、無意的維護了封建關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或者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