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马来西亚的教育代表团到通州听课,客人们感到很困惑:"孩子为什么那么乖?为什么只叫举手的孩子发言?不举手的孩子不是可怜?" 面对马来西亚客人的困惑,再联想到我们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朗读声、拍手声,许多时候的发言甚至像事前排练好的.  相似文献   

2.
杜莉 《小学生导读》2012,(Z1):24-25
又到寒假了,小朋友想了解一下国外的小学生是怎样度过假期的吗?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马来西亚的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童真,很少让孩子在假期补习或者参加特长班。参加"制服团体"是能影响马来西亚学生升学和就  相似文献   

3.
郭丽华 《父母必读》2008,(10):125-125
3~5岁平时挺乖的孩子,为什么一来客人就一反常态?怎样才能让他变得规矩一些呢?你的心担只要家里一来人,孩子就跟"疯"了似的,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甚至爬到客人身上!这让你和客人都很尴尬。怎么才能让他停止胡闹?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提问为什么没人举手?为什么回答问题似乎总是那几个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从来不举手?不举手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素质的问题?本期会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共六位教师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快乐男孩     
马来喜欢寻开心,不然就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比如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故意答得驴唇不对马嘴,逗同学哈哈大笑。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语文康老师问,孔乙已为什么喜欢穿长衫,又为什么站着喝酒?马来举手,站起来回答,因为他觉得穿长衫时髦。这回答当然与大家猜想的答案大相径庭,同学都嘻嘻哈哈一阵乱笑。康老师没笑,也没有生气,说马来的回答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当时以穿长衫为尊贵,这也是一种时髦。又问,那你说说孔乙已为什么要站着喝酒?马来说,因为他来了酒瘾,着急喝,就站着一口气喝下去了。同学笑得更厉害了,马来的心里也很快乐。他…  相似文献   

6.
又到寒假了,小朋友想了解一下国外的小学生是怎样度过假期的吗?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马来西亚的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童真,很少让孩子在假期补习或者参加特长班。  相似文献   

7.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物理测验一次物理测验,老师问:“为什么在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明明马上举手说:“因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不怪孩子父亲:“你的历史考试成绩为什么总不及格  相似文献   

9.
请相信孩子     
同为教师 ,也许 ,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声嘶力竭 ,费尽心机地讲解 ,想让孩子们听懂 ,而为什么他们却总是要开小差 ,即使“注意”地听 ,眼神中却无灵气呢 ?也许 ,你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某天 ,你上课 ,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你高兴地讲解着。而当你提问时 ,举手者寥若晨星 ,回答者不知所云 ,你也许为此发过火 ,生过气……这些情况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没有激起孩子的兴趣。而要激起孩子的兴趣 ,方法之一是相信孩子。现代教育认为 ,教育应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相信孩子 ,这应是现代教育最起码的原则。教学应从学…  相似文献   

10.
周健 《少年月刊》2012,(11):52-53
我叫兰花螳螂,很优雅的名字,对吧?都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到这话,居住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的我们可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先来看一张我的个人写真吧!你能找得到我吗?  相似文献   

11.
好书我来荐     
推荐好书:《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荐器:做了母亲才知道,母亲也要像孩子一样在学习中慢慢长大。我曾困惑:为什么孩子学画没耐心?为什么人家曹植七步成诗,孩子却七分钟也背不出一首诗?为什么练了那么多计算题,考试还要出错?直到看了龙应台的这本书,我才明白,成长,需要慢慢来。身为母亲,应该陪孩子从从容容地扎好蝴  相似文献   

12.
农历甲申年大年初一,辽宁盘锦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气温零下23°C。按惯例,这天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要到各校走访、慰问春节期间仍坚持工作的锅炉工人和值班人员,与大家共度佳节。上午10点,当慰问人员来到实验中学时,诧异地看到有几个人在寒冷的操场上正饶有兴致地打扫卫生。走近后发现,原来他们是马来西亚教育专家钟积成先生一家。“为什么要在这里过年?”我好奇地问。钟先生和夫人一脸开心地说:“这里吸引我们,这里的人好啊。”“天这么冷,为什么要带孩子打扫操场?”钟夫人说:“我要让我的孩子从新年第一天起就养成勤劳的好习…  相似文献   

13.
许多做教育工作的同事都反映学生越大,上课越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大多数教师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孩子长大了,害羞;二是认为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增加了,愿意自己独立钻研。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把课堂上的问题困惑留在心中,直到下课才能主动去寻找答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及时提出他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长们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或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又没有教他们这样做,是谁教唆了他们?为什么纠正起来那么困难?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去马来西亚留学悄然兴起。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去马来西亚留学有什么吸引力?吸引力一:说中文学英语 马来西亚曾历经葡萄牙、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其政治及法律体系都是从英国沿袭而来,属于英联邦国家。因此,尽管马来语为其母语,但英语也是官方语言,特别在工商教育界,英语更是必会语言。不过,由于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30%以上,在马来各地,中文、粤语、闽南语仍处处可闻。所以,中国留学生初到马来西亚,既没有语言障碍,又能学英语。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原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想做这个选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在与家长和孩子的接触中,我产生了种种困惑为什么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更多的心理咨询门诊会接待越来越多的所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怎么了?孩子怎么了?带着这些困惑,我请教了中国资深的幼儿心理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陈帼眉教授。在我们的谈话中,她列举了大量例证,目的是希望由此能引起更多有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虽然家长和孩子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家长不抱怨:实在是不了解孩子!也几乎没有孩子不抱怨: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代沟抑或隔阂让两代人都感到困惑。怎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与孩子更好地接触,与孩子尽量少一点隔阂?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生机与危机并存──浅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前景岳玉杰马华文学发韧于1919年,70余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几成绝响,如今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面临看困惑的选择。一方面,马华文学在努力争取纳入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主流的同时,正雄心勃勃地要“走向世界”。进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向读者详细权威地介绍留学马来西亚的情况,我们专门采访了马来西亚驻华使馆一等秘书陈文宙先生。他一看就是个标准的东南亚人,而且是一个幽默的马来西亚人,当我采访结束感谢他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要写好一点哟。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陈先生说他祖籍福建。他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第三代人。怪不得,他流利的中国话应该比许多中国的南方人还要好得多。问:去年到马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数字统计吗?答:去年发放签证的数目是1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