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家的书橱     
我家有一个漂亮的书橱,淡黄色的,说起它,还有一段来历呢! 去年年底,妈妈发现还有结余的钱,就对爸爸说:“我们家今年再买点东西吧!我看就买几件棉衣吧!”只见爸爸想了想说:“我看还是买个书橱吧。一来可以使书不乱放,二来也可以爱护书。”我一听这话高兴极了。心想:我们家不正需要书橱吗?可是妈妈却说:“买那东西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我一听心又凉了半截,我哀求爸爸说:“爸,咱们就买个书橱吧。”最后  相似文献   

2.
一个妇女看见有三位老人坐在她家的前院里,就对他们说:“我想我不认识你们,但你们一定饿了吧那就请进屋吃点东西吧!”“我们不会一起进屋的”一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为什么?”妇女感到奇怪其中一位老人解释道:“他叫财富,这是成功,而我则是爱”他补充道,“现在你回屋去,和你丈夫商量一下,愿意让我们中的哪一位进去”妇女便进屋把一切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说:“我们请财富吧,让他进来,使我们的家充满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妇女出门时,看到三位银须飘然的老者坐在她家的门前。妇女与他们互不相识。她上前与他们打招呼说:“你们一定饿坏了,进屋吃点东西吧。”“你家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他出去了。”“他不在,我们就不进去了。”老人们回答。  相似文献   

4.
朱莉 《教书育人》2004,(1):20-20
许多教师经常说:“我讲了多少次有些学生就是听不进去,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我们啊,真是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不错,我们确实有很多“恨铁不成钢”的体验,这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苦衷,没有当过教师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教师事业心、责任心的表现。然而,话又得说回来。做任何事情,事业心、责任心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得讲究一些其它的东西。就拿“恨铁不成钢”来说吧:铁有铁的用处,钢有钢的功能。把“铁”当做“钢”来用,是使用不当,以次充好;把“钢”当成“铁”来使用,是大材小用,同样也是使用不当。那为什么我们…  相似文献   

5.
七彩小人     
兰兰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有一天,兰兰用糖纸折了七个小人儿,分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一阵风吹来,糖纸小人儿一个个变活了。小人儿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各代表一个愿望,你想做什么或要什么,我们都能帮你实现,但你许完一个愿望,我们其中一个就会消失。”兰兰想要一些糖果,于是就说:“请给我一些糖果吧!”桌子上立刻出现了好多糖果,兰兰大吃起来,吃着吃着,兰兰觉得牙疼,往镜子里一看,里面的牙都坏了。兰兰又说:“七彩小人呀,请把我的牙治好吧。”转眼间,兰兰的牙齿就好了。兰兰想起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作家。于是,兰兰说:…  相似文献   

6.
尹娟  许华 《早期教育》2007,(4):23-23
嘟嘟和妈妈去爬山。远远看着山,嘟嘟说:“这么矮的小山,我三步两步就能爬上去了!”妈妈说:“等到了山下再说吧!”来到山脚下,嘟嘟抬头一看:“啊呀!这座山怎么变得这么高大了!”妈妈说:“我们看任何东西都是远处的东西显得小,近处的东西显得大。”嘟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知道了,这是近大远小。妈妈,我们来比赛爬山吧!”  相似文献   

7.
一位哲人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郊游。他故意丢了钱包、钢笔和钥匙。“糟糕,我丢东西了。”哲人回到家里故作惊讶地说。“我们回头去找回来吧!”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对父亲说。父亲看了看三个儿子说:“你们如果能找回我丢的全部东西,我会对你们重重有赏的。”三个儿子非常高兴,立即来到郊外寻找父亲丢失的东西。兄弟三人费了好大的劲,老大找到了钱包,老二找到了钢笔,老三找回了钥匙,就连父亲丢失的烟盒、烟蒂也一一找了回来。三兄弟等待父亲的奖赏。可父亲却说:“你们没有找回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不配得任何奖赏。”老大说:“不会吧!我们找遍了每…  相似文献   

8.
团年饭     
【原稿】今天是大年三十。“今年的团年饭 ,我们吃点什么呢 ?”妹妹在那边调皮地说 ,“一定要做点好吃的 !”“对 ,今天吃的一定要好 ,改善改善生活嘛 !”爸爸说。“那就吃一顿饺子吧 !”奶奶坐在椅子上慢慢地说。“好啦 ,今天有饺子吃喽 !”妹妹高兴得跳了起来。“那就这样定了。来 ,我们一起包饺子。”妈妈拿出一袋面粉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边和面 ,一边谈笑着。家庭的气氛又活跃了许多。到了吃饺子时 ,妈妈告诉我们说 :“请你们小心一点 ,在这些饺子中 ,有一个饺子内包有一枚硬币 ,谁吃到了那一枚硬币 ,就吐出来 ,看谁今年有好运。”大家都…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妇女出门时,看到三位银须飘然的老者坐在她家的门前。妇女与他们互不相识。她上前与他们打招呼说:“你门一定饿坏了,进屋吃点东西吧。”  相似文献   

10.
天空林清玄我和一位朋友参观一处数有年代的古迹,我们走进一座亭子,坐下来休息,才发现亭子屋顶上刻着许多繁复、细致、色彩艳丽的雕刻,是人称“藻井”的那种东西。朋友说:“古人为什么要把屋顶刻成这么复杂的样子?”我说:“是为了美感吧!”朋友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哪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11.
交给警察叔叔郭平跑来找孙老师:“孙老师,我在校门口捡到一个钱夹,里面还有您的月票,一定是您的吧!”孙老师说:“是的,谢谢你,给我吧。”郭平说:“我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了。”孙老师说:“知道是我的钱夹,怎么不直接给我呢?”郭平说:“您不是告诉我们,在校外拾到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吗?”邛崃市羊马中心小学五(1)班吴甜  相似文献   

12.
今天早晨,大班的凯凯小朋友捉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孩子们围着这只小麻雀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把麻雀养起来吧!”有的说:“我们给它点东西吃吧!”有的说:“我们给它包扎一下吧!”可凯凯却紧紧地握着受伤的小麻雀说:“不,不能养着它,我要掐死它!”啊?!所有的孩子都睁大了眼睛惊恐地盯着凯凯,凯凯却像个大人似的说:“我爸爸说,小麻雀是坏东西,它经常飞到地里偷粮食吃。”听了凯凯的话,孩子们用困惑的目光看着我。  相似文献   

13.
两用伞     
小猴子打着一把小伞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一个东西掉到个上,小猴子抬头一看:哟!原来是松鼠在树上采松果。 “松鼠,你采那么多松果,给我吃点好吗?”松鼠说:“你肚子那么大,你吃完了,我的孩子就没有吃的了。”小猴子说:“我只尝一尝,不会吃很多的。”松鼠说:“好吧!你就尝吧!”松鼠摘了几个  相似文献   

14.
聪明牛     
人们都说牛笨,可是,在一个山坡上却有两头聪明牛。一天中午,一只饿狼见到两头牛后,嚎叫着向牛扑去。“哈哈,太好啦,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让我饱餐一顿牛肉吧!”到了两头牛跟前,饿狼说。一头牛不慌不忙地说:“狼先生,能当你的午餐真是太幸运了,你就先吃我吧!”另一头牛抢着说:“不行。我希望狼先生第一个吃我!”  相似文献   

15.
上当以后     
兔子和狐狸是邻居,他们常在一起玩。一天,狐狸对兔子说:“兔小弟,我们来种点蔬菜吧!”“种什么呢?我没种过菜。”“你爱吃萝卜,我们就种点萝卜吧!”“好呀!”兔子拍手赞成。他俩就翻土、下种、浇水。不久,萝卜就出芽、长叶了。狐狸转动着眼珠,说:“兔小弟,萝卜长出来了,你看以后怎么个分法?”“你说呢?”兔子说。狐狸指着绿茵茵的萝卜叶子说:“这样吧,我收地下的根根,你  相似文献   

16.
曾子说:“吾每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自省的深入,即便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永远看不见的盲点,正如文中所言:没有哪个活人能直接见到自己的背部。换个角度看自己,也即以人为镜,从别人身上看自己的不足,这样也许更能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我一直很欣赏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准确而深刻地说明了这样的哲理:人往往难以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因为自己身处其中。我们需要时常换个角度来看自己,或是通过“外人”来了解自己。这能使我们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谁都不能说对自己或是对自己的小环境了如指掌。平时的行为习惯可能掩盖了许多东西,这些“暗处”的东西可能无害于己,也可能有隐患,也可能是“陷阱”。譬如学习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7.
我长大了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楼下的卢少红来找我一起做作业。没多久,我们就把作 业做完了。 我提议说:“不如我们比赛画画,怎么样?”“好啊!”卢少红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商量决定各自找一个物体来画,要画出细节,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我找来了 妹妹的布娃娃,卢少红却看中了我书桌上放着的泥娃娃,说:“钟明芬,我可不可 以画这个泥娃娃?”这可是我最心爱的东西,我怕卢少红说我小气,只好点了点 头。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发散(扩散)性思维呢?举个例来说吧,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让儿童看着它,并想象它很象是什么东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来,说得越多越好。儿童甲说:“象玻璃球、乒乓球、皮球、足球、排球、月球、太阳……”一口气说出许多球形的物体。而儿童乙却说:“象个球,还象铁环和手镯,也象一个饼、一个锅盖、一个硬币……”儿童丙呢,他除了说出一些类似以上列举的物品外,还说:“象烟囱(切面),象姐姐脸上的酒窝,象水里的旋窝……”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它的特性有三:流畅、变通和独特。以上三个儿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谁得了第一?     
一只狼好几天没有吃到东西了,就来到小树林想找东西吃。他发现鸡和鸭正在河边争吵。鸭子说:“你们鸡是最笨的,不会飞也不会游泳。”鸡说:“你会飞你给我飞一个呀!”鸭子无话可说了。这时狼走过去说:“我来给你们做裁判,跑步是你们都擅长的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小的时候 ,我有一个好伙伴。我们经常踩着砖块在淤泥地里探险 ,或是在草丛中捉着小虫。他是那种绝对相信朋友的人 ,正如巴莱笔下的那个著名教育家 ,那个教育家的学生说 ,“我们不能对他说谎 ,因为你说什么 ,他就信什么。”一天 ,我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将刚捉住的小蜻蜓一只只放开。我说 :“这些小蜻蜓应该不会死去吧 !”他点了点头 ,我又说 :“我们对面的围墙里有一大片橘树 ,都结果了。”他仍是点了点头。哎 !在他的脑子里似乎根本没有“不”、“是吗”这些字。可是我忽然冒出个主意来 :何不骗他一次 ?于是我又说 :“那边还有一棵梨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