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清园林设计的氛围营造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和景观规划美学的主导思想——天人合一观。缘于自然,高于自然,跨空间集奇景于一园,微缩自然于聚地。提炼升华心境于赏物。  相似文献   

2.
羲水 《知识窗》2013,(17):28-28
科学家颜宁被人称为“最美科学家”,她却对此不以为然。在颜宁看来,最美的是自然之美和科学之美,如果非要跟自己联系起来,还可以加上人生之美和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3.
常娟 《科教文汇》2008,(7):149-149
诗的平淡美若鲜花脱尽浮艳,不弄姿色,是自然天籁之音和素朴纯净之美,是“发纤裱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绚烂之极的浓后之淡,风行水上的大巧之朴。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评价十八大报告,许多专家学者将这段论述称之为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但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的美     
游览名山大川,领略自然之美;参观艺术展馆,欣赏艺术之美。自然美、艺术美给人直观感受,所产生的愉悦、满足感容易理解。然而说到“科学之美”,人们不禁会问:它们像自然景物、艺术品那样直观吗,它们也有形状、图案、色彩吗?如果不是这样,又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6.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化的代表作。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角度,从梭罗崇尚自然的创作理想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美、精神世界的和谐之美等几个方面审视《瓦尔登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乐趣是我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它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地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于一体,形成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乐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的,即可坐可行,又可游可居的现实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8.
量运化于自然、人天、本性等不同层次之中。自然之量具有本原性、功能性、物化性能和包容性。人天之量是人之量与天之量的合和,天之量是自然之量的全息,人之量是天之量的全息。人天之量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性命的本原、运化、完善入手。人的本性之量是皇极中的皇极,可与自然及天地沟通,展现不同层次的人天效应,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9.
王雪荣 《科教文汇》2009,(5):227-227
朱自清的散文给人一种异常真挚的亲和力,他的美文已是来自于这种不华丽的诚朴真挚的美,来自于对客观事物描写的真实自然的美,来自于认真提炼的群众语言的严谨质朴的美。  相似文献   

10.
地域性建筑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本文主要从土家族吊脚楼的材料之美、形态之美、装饰之美及人性之美等多个角度综述地域性建筑的魅力,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罗引青 《知识窗》2012,(1X):20-20
审美理念是一种借助对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艺术美的鉴赏与创造,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陶冶,从而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美的理念,完善人的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活动。本文主要探讨了审美理念在女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而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作者多方尝试,力求让政治课堂返璞归真,还政治课堂以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精致之美,造就大气的政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里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科学美,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凭借课文挖掘美,继而着重谈论了依托课堂创造教学之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营造空间环境氛围时,总是渴望集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之优于一室,这就是现代人对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氛围的需求。在设计具有个性品味和特点而又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时,既不能照搬自然万物,作为创造宜人环境的造型语言,又不愿脱离自然,弄成纯几何造型的现代感,如何才能营造出宜人的室  相似文献   

15.
创建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需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自主的认识并付诸于行动之中,通过错位、换位、逆向或多角度思维体验,来自然营造一种生活化的真实而美好的集体生活情境,从而创建起一种班级交际真正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6.
环境艺术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 ,建立在自然环境美之外 ,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所引导 ,而进行的艺术环境创造。这种艺术既不同于传统的雕塑 ,也不同于建筑 ,它更多的地强调空间氛围的艺术感受 ,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 ,它必需植根于特定的环境 ,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空间 ,是各种事物活动的“环境 ,任何视觉形象都有它特定的空间 ,没有空间或空间不足 ,都会使人窒息 ,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愈来愈重要 ,所以 ,以人为本的设计概念 ,将贯穿于一切环境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勒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  相似文献   

18.
陈华萍 《知识窗》2010,(7X):60-61
程颢、程颐认为宇宙生命之流就是至真之理、至善之道、至美之极,体悟天理就是以个体生命的心性去印合宇宙生命之流的至真、至善、至美,由此达到"自得"与极乐的境界。二程深谙艺术三昧,但是因为其偏狭的理学思想,使之一心向道而反对为文。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文艺观亦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茶联妙趣     
毛金玉 《知识窗》2006,(1):43-43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了难解之缘,自然也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联。文精字妙的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它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正气睿智之感,还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和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园林与建筑     
园林与建筑相辅相成,缺一不美。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建筑就好比红花,园林就好比绿叶,红花要在绿叶的相配之下,才会更加艳丽芬芳,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