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散手运动的健身防身的功能和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志勤 《体育学刊》2000,(4):121-122,124
武术散手运动在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掌握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内外舍一,形神兼备,独特地表现在一定条件和规则下,形成两人斗智较力的徒手搏斗,这种集中体现中华武术精髓的攻防技击练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群众性,并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向往,能充分有力地体现散手运动在健身、防身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本文就散手运动健身、防身两方面作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方礼钦 《精武》2012,(9):56-56,5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对照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结合运动训练的原理对散手运动的健康功能进行检验,结果证明散手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具有很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散手道这一先进的武学文化体系能够在高校顺利推广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武术散手道高校推广对策,目的是发挥武术散手道在高校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散手)运营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献资料法,分析了武术(散手)竞赛市场的现状,提出武术(散手)运营机制改革是武术(散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根据运动卡特尔(sports cartel)建立武术(散手)职业运动联盟及其结构、基本框架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武术散手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119名优秀武术散手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探讨了不同级别、不同运动水平散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并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武术散手运动员形态选材的计算机判别函数和体脂百分比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打”有好几种,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武术散手等等。其中武术散手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北京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对各国散手名将作了一次检阅。武术散手俗称散打,是中国武术的格斗形式。由于它既健身又防身,所以自古以来为群众所喜爱。目前全国至少有十几万人坚持练散手。中国武术研究院的高级教练、本届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吴彬介绍说,1982年将散手列为全国正式比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散手进入奥运会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武术重要内容之一的散手运动,近些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一直未入奥运会大门。从散手比赛对运动员意外伤害及人们对散手运动的理解;经济的发展及宣传包装对散手运动推广的重要意义;散手运动所需要的硬、软件设施以及散手运动员自身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找出原因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今武术界对我国的散手运动在规则上存在很大分歧。我国从1979年散手运动逐步开展以来,人们对散手运动就议论纷纷,大致有这三种观点:一、拳击加腿加摔跤。二、当今散手已失去了武术的特点。三、称现代散手,传统武术不行了。这三种观点在国内普遍存在,可以说矛盾尖锐。而笔者认为当今散手是武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武术运动的最高标准之一。至于一些同志说是拳击加腿加摔跤。笔者认为这是对武术和拳击理解不够  相似文献   

9.
武术散手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运动项目,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普驼高等院校里,开展武术散手运动,既使大学生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又使武术散手运动得以普及提高。因此,做好普通高校中武术散手运动的推广发展工作,弘扬中华武术精粹,是武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散手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手是我国的一种武术项目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散手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 ,由于对抗性强 ,竞争激烈 ,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 ,其运动创伤发生率较高。近几年 ,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散手运动中。在散手训练中运动损伤率明显升高 ,散手训练过程中所造成的运动损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   研究方法调查法 :笔者调查了我院武术系散手专业学生 44人 ,均为男生。其中 99级 1 4人 ,98级 1 0人 ,97级 1 1人 ,96级 9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2 2 .4岁。曾在训练中受过伤的有 37人 ,约占调查比例的 84.1 %。这些创伤…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武术散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说明了散手运动的节奏定义,举例说明节奏在散手比赛中的重要性,以及散手节奏对于该运动整体发展的影响,介绍了节奏的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散手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最佳年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手运动员早期训练最佳年龄,决定着散手竞技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未来散手运动员的发展前途。拟从散手运动员的年龄、运动成绩、运动年限与拳击摔跤运动员的比较来探讨散手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散手运动致运动性疲劳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同时强调了医务监督在散手运动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散手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方法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散手运动的不断发展,散手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散手运动员营养特点的研究也就越来越重要。 散手是运用踢、打、摔等多种技击方法进行搏击的一项对抗性运动项目,它对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各种素质的要求较高也较全面。该  相似文献   

15.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散手运动的拳打、脚踢、抱摔等运动特点,对散手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教练员、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谈武术散手     
一、散手的起源与发展 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一种形式、以二人互为对手、穿戴安全防护服、在近距离内徒手搏斗,综合使用踢、打、摔、拿等技法,展开进攻、防守、还击和反攻。这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兼顾健身和技击两方面。它既与武术套路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其鲜明的实战特点。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可以用于防身自卫,是武  相似文献   

17.
散手运动自1979年作为中国武术竞技项目开展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与发展。但有关散手运动的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却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实践的需要。在散手比赛中,“下擂台”技战术,运用较多,威力较大。本文根据“下擂台”在散手比赛中的运用情况,探讨了“下擂台”技战术的应用规律,旨在为提高散手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散打运动员必备素质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散手运动,其术奥妙无穷,其法变化万千,欲掌握其克敌制胜的方法,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笔者从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论述了散手运动员必备的5项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手运动自1979年开始试验至今,大体经过了试验—成熟—发展的过程。目前散手运动已基本形成了以踢、打、摔为框架的技术体系和竞赛制度,拥有一支较成熟的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队伍。散手运动的发展最突出是竞赛工作,自1989年国家体委确定散手为正式比赛项目后,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散手设一枚金牌;现在又拟定在第八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适应散手竞赛规则对摔法有效性的特殊要求入手,明确阐述散手摔法的本质内涵及其有效实施所应具备的条件;运用生物学知识和力学原理,并结合散手教学、训练、比赛中的实践经验,系统剖析影响散手摔法有效性的因素,以不断提高摔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讨散手实战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