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小科技企业众多.结合利用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发展区域性的店头市场,服务中小科技企业是可行的.根据行业划分,构建行业性店头市场,将有效地解决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用是保证信息可靠的前提,店头市场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制度,避免信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晓东 《软科学》2002,16(6):46-48
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涌现的集技术交易、产权交易以及资本市场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新型交易市场。这种创新型市场主要通过对原来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创新以及重新设立等形式而产生。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产权交易这一创新交易模式具备高效资源配置、理性投资、价值发现、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秦海敏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13-215
新会计准则的运行模式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利于科技企业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新会计准则下研发支出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及其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营科技企业中介服务功能缺失是制约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介服务存在着咨询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不高、技术的孵化激励不足、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交易市场不完善、融资服务的商业性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欠缺、商品交易交流的平台较少等六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这六个方面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民营科技企业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妍 《科技与管理》2011,13(1):22-25
根据海域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海域使用制度的不健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域产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海域资源配置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因此对海域产权交易的模式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域产权交易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初始分配发生在一级市场,再分配发生在二级市场。在海域使用权交易中引入实物期权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海域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且不可以转让,但使用权、经营权可以转让的海域产权再分配问题。基于实物期权的海域交易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海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指导对我国海域使用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培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巧英 《大众科技》2007,(11):190-192
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一直是理论界极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场外交易市场及产权市场从事相关业务的敏感区域.研究产权交易市场与规范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一直是理论界极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场外交易市场及产权市场从事相关业务的敏感区域。研究产权交易市场与规范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6月2日,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定州市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就合作建设定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达成合作意向,由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全程指导筹建定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据了解,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结合当前全国各县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热潮,推出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协助各级政府部门以较低的市场建设成本、快速搭建起规范、高效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间的有效对接机制,建立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是推动我国持续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当全国大多数技术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由于成交清淡而处于半冬眠状态时,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却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将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引入技术市场的做法,不仅激活了技术交易,而且实现了技术交易与产权交易的良性互动。研究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创新和发展上海模式是全国其它技术市场及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走出目前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陈军 《科学与管理》2011,31(3):35-38
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广东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建立更完善的、更严格的监督体系;其次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再次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相担保机制和加强信息经验交流;最后政府和社会共同推进风险投资,并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分别从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其融资渠道存在的障碍和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路径——基于战略导向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仁勇  潘李鹏 《科研管理》2017,38(8):117-125
知识产权能力是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它受企业内外因共同影响。其中,企业战略导向对知识产权能力起到重要决定作用。本文从战略导向视角出发,分别论述了作为战略导向两个维度的市场导向、创业导向与知识产权能力演化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知识产权能力演化路径。本文选取沪深上市10年以上的28家计算机应用企业,运用散点图、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战略导向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演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创业导向正向影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市场导向则正向影响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知识产权能力结构的演化伴随着企业战略导向的调整,不同战略导向会形成相应的知识产权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4.
曾莉  王明 《科技管理研究》2016,(23):164-167
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精度.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戴中生 《现代情报》2009,29(7):189-191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阐述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提出了如何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小微企业专利现状,针对现有专利服务应用于中小微企业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服务平台、常规流程、沟通机制、保密协议和侵权追诉五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对中小微企业专利的服务质量,还有助于推动市场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参与主体与风险之间的关联程度与参与主体对风险的防控程度并没有显著关系。运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合理分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坚 《科技广场》2012,(5):177-180
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国内中小型企业经济不断恶化,有的甚至出现倒闭。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市场经济新形势,深化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小型企业成本的基本概念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是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增收节支、创造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萍  薛广燕 《科技与管理》2014,16(6):101-104
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级不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不能真实反应中小企业的运营状况,导致其融资难、信用度低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信用评级存在的缺陷出发,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2个方面的设计对信用评级指标进行了重构,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he antecedents for cooperative behaviour i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nanotechnology for both small/medium and large firms. For small and medium firms (SMEs)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influence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ransaction costs, but surprisingly do not support any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n cooperative behaviour. For large firms the results show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for bo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ownership of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with cooperative behaviour. Overall, collaboration-based commercialisation in nanotechnology for both small/medium as well as large firms seems to follow antecedents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earlier studie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nanotechnology commercialisation environ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for small/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other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