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越位”称谓语包括官职称谓的降用和亲属尊长称谓的外化。称谓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语言系统.《老》、《朴》中“越位”称谓语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和宋元时期政府所推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通常蕴涵交际双方地位、身份、修养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社会语言学关于权势和等同关系有关理论分析小说Hotel的片段"Blackmail"中的人物角色的称谓语及其变异形式,反映交际双方之间权势和等同关系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通过在《雪国》中出现的人们使用的称谓语的变化,尝试补充《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希望对今后《雪国》的汉译研究以及日语称谓语误用的减少作出帮助。  相似文献   

4.
缅汉语都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称谓语系统,并在各自所属的社会中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虽是亲属语言,但两者的差异也很明显。主要从描写现代缅汉语口语中的称谓语系统入手,对缅汉称谓语进行比较,揭示缅汉称谓语的不同,分析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以对缅汉称谓语作初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同源,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造成汉缅称谓语构成系统和繁琐程度不同,也造成称谓语在自身所属语言社会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同时还被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对汉缅称谓语的差异先进行简单介绍,接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就汉缅称谓语的指示功能、礼貌原则,以及称谓语在会话结构中起到的话轮交替、相邻对、话题转换、话轮争夺和语码转换等作用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拟从称谓语的文化功能角度出发,把汉缅称谓语放在汉民族和缅甸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从宗法等级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时代特征三个方面对汉缅称谓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索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社会称谓语是现代汉语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称谓语形式和意义的变化较快,常常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语言文化的称谓语系统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在翻译中,很难实现形式对等与功能等值兼顾.这就要求译者注重秫谓语的语用功能,大胆采用译文语言中近似的称谓形式,使译文读者能大致和源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对汉英语的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实现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阐释了影响称谓语选择的重要因素。称谓语的选择是受很多因素限制的,包括会话者的社交场合、年龄、社会地位和权势、性别、社会距离、社会阶层、学历等,称谓语不仅是具有指称意义的语言符号,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现代缅语口语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简要介绍,接着着重分析缅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表现和特点: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同时发生在长辈、同辈和晚辈三个层级;泛化普遍遵循尊敬和亲密两个基本原则;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存在众多变体,结构上虽带有词缀现象,但却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泛化标记;泛化的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具有稳定性、阶层性、阶段性、性别差异性和条件性。  相似文献   

11.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12,(6):27-30,60
毕淑敏小说以生命与死亡为常用的创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她的多重职业背景也使其小说带上了"职业化"的语言色彩。她的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富含哲理、简洁凝练、善用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体育赛事报道需要体现竞技性、娱乐性、情感性,在赛场人物、赛事冲突、标题修辞等方面恰当地采用戏剧叙事手法,能够展示体育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娱乐趣味、文化内涵,更好地实现体育新闻报道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统小说经验和现代小说修辞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它是古希腊修辞理论和诗学理论的光大和延展,是现代修辞研究复兴的结果。小说修辞是小说家为了控制读者的反应,“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价值观念,并最终形成作者与读者间心神交契的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的相应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活动,作为实践,能显示作者某种意图和效果动机。  相似文献   

14.
王充《论衡》的修辞技巧,是后人略于论述的,且没有详细的探究。王充本人已经有了明确的修辞观,考察《论衡》的修辞艺术,它的譬喻的精妙通显,尤其是类比修辞对后世鉴赏的影响特别重大,它的对偶、排比与引用的运用增添了其文学色彩。《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彰显着汉代政论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张威 《职大学报》2013,(4):62-65
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词是词汇中用于计数的词类,其语法意义比较单一。但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数词也常用于非计数场合,并具备一定的形象意义,因此而产生了特有的修辞功能。数词的这种形象性及相应产生的修辞功能,在目前的汉语语法学和修辞学中尚未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17.
商标语言是商标的载体,商标语言修辞信息的传递能否实现最终由潜在消费者决定。文章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商标语言的接受,根据商标语言修辞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增损情况划分出修辞接受的三种类型,并着重分析影响潜在消费者接受的主客观语境因素。对商标语言接受影响较大的主观语境因素包括潜在消费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阶层,客观语境因素则有客体因素、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汉、英习语具有特殊的语言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又是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因此,须从语义、文化、修辞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才有可能对其纷繁的内涵达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修辞中词语的概念意义可以超常使用。文章从不同的辞格中找寻词语概念意义超常使用的普遍规律,将词义的这种超常使用概括为三重突破:突破语义层级、突破语义容量和突破词语本体。不同突破可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词义使用复杂化,也使修辞表达更富有内涵。文章还简单地谈了一下词义超常使用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美学和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矛盾修饰法的构成问题,探讨了这一修辞手法如何在这两个角度上达到了“和谐完关”和“对立统一”,并通过对这一修辞分析,以期更多的学习者在以后的写作当中较多的去运用这一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