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极重,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减负”,依我之见,不只是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校、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环境相对宽松、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求知心态,才是“减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减负”的呼声在神州大地响起。如何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成为全面发展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当然,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认为“负担过重”的问题更是一个“心理”概念。主要表现在: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度的学习焦虑、学习动机水平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意志力、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个“心理脆弱”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合理的学习负担也会觉得过重。因此,要解决“负担过重”问题,就应帮助学生摆脱被动紧张的心理负担和焦虑,加强学生的心理负担承受能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感受求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会克服困难和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倡导"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对其心理的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枯燥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学习负担一般认为有物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两种,近来又有人提出“第三种负担”之说。第三种负担,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而且认为第三种负担是学习“过重”负担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落实“减负”的初衷,是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减轻作业或学习上带来的心理负担。“减负”既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或心理负担,老师就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8.
按照哲学上的解释,所谓“负担”一般指主体在某种压力下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心理负担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承受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压力,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心理状态。它对学习的作用可以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恰当的学习心理负担会使  相似文献   

9.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既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又要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笔者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减负”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才能完成“减负”工作。具体说来,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双减”背景下,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初中部在课题的引领下,借助学校大脑全面采集各种数据,推行了各种相应的举措。学校希望通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隐性负担),这是广大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对中学生“隐性负担”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寻求有效的“减负”策略,对于引导人们对中学生负担的关注由学业负担(显性负担)深入到心理负担(隐性负担),进而全面“减负”,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无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目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过重负担,它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其中。心理负担是最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4.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49-50
教学中,到学生说英语训练环节时,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怕笑等心理,对开口说英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时间负担,更主要是要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和心理负担)去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  相似文献   

18.
易明成 《课外阅读》2010,(11):84-84
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重的负担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减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措施之首,“减负”包括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  相似文献   

19.
吴雪琴 《成才之路》2010,(1):I0006-I0006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困扰教育界的客观事实。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也由来已久,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在多次提倡“减负”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然.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校毕竟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这一前提决定学校应该尽可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20.
张富友 《吉林教育》2000,(10):17-17
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创造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拓展发展的时空,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下一个世纪的竞争能力,提高“普九”水平和质量,巩固“普九”成果,这是“减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共同认可。但是,随着“减负”热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