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所引《诗经》的动物意象具有明显的感伤色调,表现了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的思妇形象鲜活饱满,凸显了忠贞不二,执着热烈等传统型态。作为首批文人五言诗,作品中展现思妇形象的艺术也多彩多姿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女性心理的具体特征、表象,凸显《古诗十九首》以孤独和等待为核心的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中以思妇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共有9首,对这些思妇诗的主题解读,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只是思妇思念丈夫,希望家人团聚。然而,这种思妇之"思"之所以如此强烈,最本质的原因应是思妇对"原欲"的无比渴盼。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本文首先拟从人的精神觉醒层次理论去深入剖析她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不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精神风貌。其次从周礼文化和汉末儒学式微视野分别探讨形成思妇精神觉醒不同层次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丰满的思妇形象。本文拟从表层意蕴和深层本质来探讨这首诗的思妇形象。  相似文献   

10.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是由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短诗,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古诗十九首》和《诗经》往往相提并论,它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发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4.
游子思妇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各异,价值观念的更新,导致诗歌中的思念主体有所不同。《诗经》所处落后的农耕社会思念的主体是故土和父母。因较少受礼教的影响,风格直朴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则婉转温丽。  相似文献   

15.
游子思妇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各异,价值观念的更新,导致诗歌中的思念主体有所不同.《诗经》所处落后的农耕社会思念的主体是故土和父母.因较少受礼教的影响,风格直朴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则婉转温丽.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在内容上多借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落寞情绪以及思妇缠绵悱恻的寂寥闺愁。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其抒情艺术,更是被历代的诗论家们所称道,对于《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可以用“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这八个字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7.
<正>自《诗经》《楚辞》而下,《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诗、六朝诗歌中的女性题材诗,形成了中国这个诗歌国度的一大传统母题,而"思妇""弃妇""美人""仙女""妻子"等形象又是其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生动活鲜的形象。被宋代王安石评为"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的"诗仙"李白,作有女性题材诗150多首,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传统在盛唐最有力的继承者。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明显的研究阵地对应  相似文献   

18.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思妇题材的优秀篇目,其魅力在于以一瞬表现永恒;取景典型、移情于景;语句朴素而内蕴丰厚。对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民歌和人诗、唐朝的春怨闺情诗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涉江采芙蓉》选自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评论家历来对其艺术成就有很高评价。明代王世懋的《秋圃撷余》道:"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评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更有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甚至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而《涉江采芙蓉》正是了解《古诗十九首》以及五言诗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继承与发展了《诗经》、《楚辞》与《乐府民歌》的抒情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本文分析了《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