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学者们对书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不计其数。为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和特征,找出形成女性角色们的悲剧的原因,分析并解读了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三个最主要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封建社会下各位女性角色各异的生活方式和她们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反正统的文学思潮.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一改传统观念下对女性的认识,讴歌了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书中描述的善良灵异女子形象、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精明能干的女商人形象等都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痕迹.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角度为切入点,对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创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余军 《文教资料》2010,(2):11-13
《水浒传》自成书以来,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有很多。本文将书中七十六位女性黟象细分为六大类型,并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其成形的原型,从而阐述女性形象在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以方言俚语填词而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聊斋俚曲集》所收的十五部俚曲,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描写了许多性格丰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俗中的普通女性。另一类是异类女性形象。本文试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世俗女性形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林语堂先生所作的《中国人》一书,深刻洞见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及原因,说明传统女性的地位自有其历史背景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从作者的生活视角出发,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儒士和名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危机。作者笔下的女性,虽然处在封建社会的末端,但在人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部分。本文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从衬托讽刺和深化主题两方面说明女性形象在《儒林外史》中的作用,并由此思考女性在当时和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地位,而诞生于封建社会晚期的《聊斋志异》中却描绘了大量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自主、独立、不屈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当中,由于封建社会制度长期的男权主义的影响,女性角色在小说当中一般都没有特定的"侠"类形象,由于当时女性的地位较低,很多小说都将侧重点放在男性角色上。唐代开始尤其是晚唐,小说中女侠的形象开始作为故事的主线。同时在当时的武侠小说当中,赋予了女性应有的地位。唐代的女侠形象比较突出,她们不仅才貌兼备、智勇双全,还侠肝义胆,情深意长。唐代小说的女侠形象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塑造方式的先河,同时也为后世女侠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独特而又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整部小说中第一个出现的女性人物香菱,生得模样齐整、性格温柔、娇憨天真,有着特殊的气韵.但在封建社会中,她不可避免地成了鲜活女性群体中的“应怜”者、男权传统藩篱束缚下的“隐形人”和封建社会“有命无运”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紫式部在她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塑造了许多命运多舛的女子的形象。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小说并非是专门为封建社会的女性而写的作品,但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紫氏部的揭露与批判以文学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解读传统文献中的女性形象是我们认识女性地位和男权意识的一个窗口.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分析了敦煌变文中出现的丑妇形象,并进一步探讨了当时男权文化背景下这一系列形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影》是清代《红楼梦》诸多续书中少见的由女性作者完成的作品。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此作品中的贾宝玉不及原作形象内涵深刻,但仍有其一定的独特性。《红楼梦影》中的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在于:首先,作为贵族世家成员,此形象在以家族为视角的叙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消弱和淡化;其次,作为生命个体,此处的贾宝玉形象展示了家族生活中个体感受被压抑而造成的人生孤独感。贾宝玉形象的地位和作用被消弱和淡化,反映出作者希图恢复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时代性焦虑;贾宝玉个体情感的压抑和孤独,显示了作者对于封建家族中个体生命状态负面性的体察。  相似文献   

14.
谈《西厢记》女性形象与元代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俗文学占主流地位,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更多地进入了元杂剧作家的视野,得到了关注和歌颂。在俗文学占主流地位的大文化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出了平民化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本文分析了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出的平民化色彩,并从创作主体的平民化、欣赏主体的大众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等方面,分析了俗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代风俗画是研究女性生活珍贵的视觉史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女性生活形态的变化与在家庭、社会中的身份变化是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这在《点石斋画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近代社会,由于社会的变迁导致女性生活状态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需要重新考察和审视。本文以女性视觉为切入点,通过对《点石斋画报》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呈现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女性生活的立体画面,并进一步探讨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又是吃人的社会,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一直备受欺凌,女性所受的压迫不计其数,其中以缠足和典妻最为典型。以缠足和典妻为例,论述封建社会对女性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意识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观念里。《死水微澜》讲述了清朝末年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历程,展现了小镇上一群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塑造了性格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邓幺姑这一形象贯穿始终,是一个"多面体"的女性主体形象。在历史更迭的交界处,她挣脱封建社会的禁锢,追寻心底的理想生活,凸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将基于该作品的人物形象、对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传统定义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作家乔治·桑深深体会到男权中心传统对妇女的压迫和种种不公平待遇。在其作品中,乔治·桑往往从女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同时代女性生活和生存现状。在小说《康素爱萝》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向读者讲述了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境遇。本文拟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来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相似文献   

19.
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明代徽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侠客文学体裁作品出现了创作高潮.这其中,安徽小说家潘之恒创作的笔记体小说《亘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颇具特色的侠客形象。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传记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硬汉形象使得女性形象在其作品及相关评论中退居次要地位。硬汉形象并不能掩饰作品中的悲观虚无思想,显现层面的意义并不能抹杀女性形象的重要意义。女性形象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被遮蔽的女性原型。男性形象的分类研究表明女性原型的缺失给男性世界造成无法弥补的悲剧性,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的运用表现了女性原型对男性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