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荀子《宥坐》篇中曾讲过孔子参观欹器的故事:欹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的,水装得不空不满时是端端正正,一旦满了就要倾覆。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孔子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乃喟然叹道:“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研究欹器这一种失传古器,识读古文,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之美,同时,探究它的奇妙背后的物理原理,进一步设计并制作出它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历史文化欹,音qi,意"歪斜",欹器是古时一种灌溉的汲水罐器皿,但有一种奇妙的特点——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译意为:空时身形歪斜,倒入中量水时身形自然端正起来,倒满水时器身突然翻转将水倒出。"欹器"最早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宥  相似文献   

3.
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入庙堂之中供人祭祖。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问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孔子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  相似文献   

4.
座右铭,通常指写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不断鞭策自己的格言。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请人题写;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还有一种就是自题。在我国古代.座右铭属训诫文字的一种。古人作铭文置于所坐位置的右侧,作为警戒,  相似文献   

5.
座右铭,是放在座位旁边自励自律的格言.一个人若能严格遵守自己所制订的座右铭,往往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作为班主任,我总是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座右铭.如果比较懒,就勇敢地制订短期座右铭:"割懒根.  相似文献   

6.
铭言 即座右铭,就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座右铭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也是发自内心的严格戒律。 镜铭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  相似文献   

7.
焦稳婷 《学周刊C版》2010,(12):144-144
欹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欹器的原理对于高中物理“重心”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本文中,我做出其模型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词意和力学角度对欹器和半坡尖底陶罐进行研究,认为半坡尖底陶罐是欹器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对欹器的构造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讲的一个故事。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弓满则折,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先哲们从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孔子没有在课堂上反复灌输、时常忠告:谦受益,满招损。带领学生走出学堂时偶然发现欹器,孔子领会了它揭示的深意,也发现了教育学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座右铭,是放在座位旁边自励自律的格言。一个人若能严格遵守自己所制订的座右铭,往往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作为班主任,我总是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座右铭。如果比较懒,就勇敢地制订短期座右铭:"割懒根。"如果成绩一般,就制订中长期鼓舞自己的座右铭:"优异的学业  相似文献   

11.
欹器满覆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也就是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坤 《中学物理》2012,(9):68-69
在璀璨的华夏瑰宝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称为“欹器”的奇特陶器,它腹大、口小、底尖并带有两个提耳.史书《孔子家语·三恕》中记载:它“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也就是说,欹器空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的时候是直立的,装满水后又会翻倒.由于它与儒家“谦受益,满招损”的思想契合得很好,因此古代有人就将其置在桌右,作为警戒之器,鲁国...  相似文献   

14.
发言:你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座右铭原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用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请从下列名言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条座右铭。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喜欢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或贴在墙上,用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把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铭”。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诫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另…  相似文献   

16.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锅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多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自题;一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伟大…  相似文献   

17.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8.
座右铭拾趣     
韩长代  侯海霞 《德育信息》2002,(6):80-80,76
座右铭,是指镌刻在各自喜欢的物体上的格言、警句。有的座右铭,颇为奇特有趣。  相似文献   

19.
“座右铭”是谓“书于座右以警戒之词”。它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种是请别人题。首创座右铭者,是1800余年前的东汉书法家崔瑷。他创作了“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劲,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  相似文献   

20.
苏格兰著名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沉默是金",提倡少说话,认为言多必失,把沉默看作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威严。这句话作为格言警句,曾经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用来修身养性,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把它用在课堂上,无论教师怎么启发、引导,就是一言不发,始终保持沉默,也就是"静默",课堂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了。做教师的都有同感,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