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桥梁台背回填土内铺设土工格栅,对减少桥头跳车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土工格栅在桥台背回填中的应用、作用原理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工合成材料的定义、种类、功能、用途等方面概括阐述了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并重点阐述了其在路堤加筋用途中的选型.结合武康铁路二线襄胡段高填路堤施工中采用土工格栅加固路基边坡的实例,介绍了土工格栅加固高填路堤工程基底填筑、放线铺设、定位锚固、填筑碾压等的施工技术,并指出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某山区高填方工程为背景,运用强度折减法和关联流动法则,对该场地某超高加筋土边坡夯后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等力学行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土工格栅对加筋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工格栅垂直间距参数设计进行比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无筋边坡的潜在滑移面比加筋边坡更靠近坡面,加筋不仅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而且能降低边坡的最大剪应变与最大位移;筋材铺设存在最佳间距区域,合理的铺设间距能够有效提高加筋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土工格栅作为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延伸率等特点,被用作路堤加筋材料。运用有限元通用程序ADINA对土工格栅软基路堤工程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土体本构采用Mohv-Coulomb模型,土工格栅采用杆单元模拟,接触单元采用平面应变2-D单元。通过计算得到软基路堤工程各部位与各阶段的沉降、侧向位移变化特征,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由于建筑物地基开挖或回填,边坡工程稳定已经成为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土工格栅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能,将其作为加筋材料应用于边坡支护工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边坡的变形特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以深圳某填土边坡采用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作为实例,从计算分析、施工要点、优缺点等方面探讨了土工格栅在填土边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两种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首先进行大量的静载强度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恒幅疲劳试验,研究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P-S-N曲线、滞回曲线以及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应力-寿命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来拟合,其疲劳性能具有明显的脆性材料的特性,疲劳寿命较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应变-循环比特性曲线呈现出三阶段变化规律,第一阶段为循环的20%之前,应变增加较快,第二阶段为循环的20%~80%之间,应变变化平缓,第三阶段为循环的80%之后,应变剧增直至破坏。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某桥桥头回填路基的加固处理,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方法处理"桥头跳车"的可行性。经过实验测定的数据对比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方法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新建高速公路的路基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FLAC3D软件,运用程序中自带的实体单元和土工格栅单元建立仿真模型,对加筋土在路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对不同层数、不同层住及不同间距的土工格栅对加固软土路基效果进行对比。探讨加筋方式的优选及加筋机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某桥桥头回填路基的加固处理,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方法处理"桥头跳车"的可行性.经过实验测定的数据对比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方法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新建高速公路的路基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0.
在高陡填方区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容易产生较大变形,且至变形稳定持续时间长。文章以某填方边坡为例,对无面板式加筋土挡墙的变形性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面板式高陡加筋土挡墙的大变形,主要是地质条件、填料及土工格栅材料、施工条件、面板等综合影响。基此,提出了防患加筋土挡墙变形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J2ME-J2EE的移动公交车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基于J2ME-J2EE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提出一套完整的移动查询系统的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设计方案,对移动公交车查询系统的架构、J2ME客户端的实现、服务器端的实现、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正规格点空间Lp上定义垂直形式和垂直外微分,然后由垂直外微分的幂零性得到垂直复形并构造同伦映射证明垂直复形是正合的.  相似文献   

13.
格点空间上的差分复形及其正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非交换微分运算,在正规格点空间上给出差分复形的定义并构造同伦映射证明其正合性,这正是经典de Rham复形及Poincaré引理的差分离散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文化心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心理可按层次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深层文化心理埋藏于民族心理的底层,其形成过程连续、持久和漫长,是整个民族文化心理最具特色、最传统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控制和规范着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活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在国民的民族心理留下深深的烙印,并且内化为一种影响其行为和价值判断的中国文化心理。崇尚权威、中庸心态、主体缺失是中国文化心理中重要特点,它们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文化心理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程序编制与调试、主要原则与要求。讲述了实现该系统所基于的多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论述了应用层的划分以及如何实现与客户端数据同步,具体阐述了使用PowerBuilder结合EAServer服务器进行多层开发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offers a conception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s comprising three tiers of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The first tier, technical and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requires familiarity with the basic analytical processe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The second tier, issues intelligence, requires knowledge of substantive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issues in four areas: students, faculty, finances, and facilities. The third tier, contextual intelligence, requires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neral and of the particular campus on which one works. The kind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at each level are also discussed, as are the ways in which each form of intelligence is acquired.Presented at the Annul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an Francisco, May 1991.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它的关键技术—Web技术是较成熟的全球计算资源共享的解决方案,但其体系结构不够灵活;而分布式对象技术中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解决了网络异构性,实现网络透明性,Java解决了体系异构性,实现处理透明性,两者的集成能弥补Web的缺点。应运用集成CORBA-Java技术的三层体系结构来构建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MVC模式能克服二层体系结构的局限,被广泛地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网格技术和web服务被用于解分布式资源的共享。在研究传统的MVC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的MVC模型(GM-VC),并分析和讨论该模型的结构及其设计。GMVC模型能较好地解决网格系统中业务逻辑混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数据库图片字段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据库中图片字段在网页中的处理为例说明三层架构模式的特点和开发过程。处理数据库中的图片字段时,先建立数据库服务层(又称为数据层)包括建立表和编写存储过程;然后是建立业务逻辑层(又称为功能层)处理各种操作,包括增加图片、获取图片等方法,完成类的设计;最后完成用户界面层(又称为表现层),利用控件如调用增加图片方法来上传图片,调用获取图片方法来显示图片等。三层架构可以发挥不同专业人员之所长,有机地把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和界面设计结合在一起,从而更高效地完成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20.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conomics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ual elements of control exerted through the Universities Funding Council (UFC)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s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recognition exercises. The evidence points to a major restructuring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old university sector with the majority of economics departments making up a second 'mixed' tier while the new universities are primarily but not exclusively 'teaching' institutions. On the whole 'research' tier departments have achieved overall excellence but there are a few cases where a departments position is based on a specialist niche in the subject. While departmental size is linked to research output there is evidence of research excellence throughout the Higher Education (HE) sector and the paper argues against a severe rat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f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for course delivery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