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识等问题.最后,对有关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若干探讨,从而对其可能被认知的体育社会学视域做出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诺伯特·埃利亚斯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进行了研究,梳理过程社会学理论,阐释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启示.在研究视域上,通过过程的视角去考察体育的功能价值、体育运动的起源、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开放性、动态比较的方法指导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埃利亚斯启发了一批西方学者运用过程社会学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文健 《体育科学》2005,25(11):79-81,87
近年来,体育社会学研究日趋活跃,其研究对象与其他社会学科研究对象的交叉与重叠之处越来越多,这些学科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使它们独立开来的标志。从体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理体系等方面着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及比较、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该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释,认为此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理来解释体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所形成的一套比较系统的概念、命题、假设及理论框架对其学科研究视角具有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美体育社会学异同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中国体育的复杂化和扩大化发展趋势要求体育社会学深入研究。而体育社会学自身学科理论的完善是应对研究任务之前提。通过比较体育社会学的原创国之一美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溯源、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21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近10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刊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揭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为体育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经验研究略多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视角对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体育运动与建筑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空间环境、野外自然环境以及身体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通过相关文献述评,在追踪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的同时,拓宽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旨在引起国内体育社会学界对体育与环境的关注,进而针对体育与环境进行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研究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近些年来,体育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常用的实证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社会学中的现象学理论在研究此类问题时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现象学的理论可以成为对我国大学体育功能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欢  张爱红 《体育科学》2011,31(6):81-86
就西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3个主要阶段进行梳理,介绍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体育研究的视野是如何从身体转向社会,又从社会再回归到身体的。从早期人们对体育的关注来看,无论是从生理、心理,还是从道德方面入手,学者们大多把对体育的关注点放在了个人的身体活动上;第2阶段西方学者们逐渐把体育作为一个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第3个阶段,体育研究的视角逐渐从宏观、抽象的社会制度回归到了对体育最基本的载体——身体的论述上,并赋予了身体更深的文化和政治涵义。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社会学理论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学与体育学交叉、融合产生的新专业和新研究领域,其研究结构、层次的辨析和建构是明晰研究指向和目标之基础。在分析体育旅游研究体系的结构、层次与过程逻辑关系,及体育旅游概念体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新学科“萌芽期”的研究范式,从母学科、“理论—实践”研究范畴、研究对象认识、结构—功能主义及不同研究视角等5个方面的理论套用和经验逻辑推演辨析和建构体育旅游的研究结构与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旅游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