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把有序启动教学法运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以动量守恒定律问题的分析教学为例,使教学信息有序、过程有序、学生认知有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对2022年全国物理乙卷压轴题进行探讨,研究该题中科学思维的考查点,分析该题应用到的物理模型,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文兵 《中学物理》2012,(11):72-73
台湾著名心理学教授张春兴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善于解决难题的人,其最大特征就是能突破功能周着的心锁,针对需要,善择手段以达到目的.”因此,在处理不同的物理难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思维转化,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王金炉 《新高考》2006,(10):13-15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解决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的做功、能量转化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解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建立动量守恒方程;其次,分析物体间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建立能量守恒方程;最后,将两方程联立求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渗透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多个领域,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文雅 《物理教师》2008,29(7):32-33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中有关势能的问题频频出现,特别是有关弹性势能的题型.此类题型一般将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或功能关系、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用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过程一般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笔者发现,很多考生对势能问题有恐惧心理,是导致此类题型得分率极低的主要原因.要顺利解答此类题型,除了需要考生对物理过程和思路非常清晰以外,还需要解决好有关势能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解决势能问题的两种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中物理两个力学守恒定律内容的表述,成立条件的判断,应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在物理教学上的重要意义等四个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8):151-152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其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对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生涯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重视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优化,也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是对于时间、空间等对象的本质以及相互间关联的探索过程。从这一角度而言,物理教学也是对学生探索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系统思维与转化思维作为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颇具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就以上两种思维的应用以及其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价值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本文就碰撞的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了分析,探讨了碰撞的三种类型的情况;就非碰撞问题进行了碰撞处理分析,并建立了三种模型,这些都有助学生理解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推箱”问题涉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两种思维,且具有重复性,本文涉及三种类型问题借助数列解决。  相似文献   

10.
李智 《甘肃教育》2005,(10):50-50
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如果满足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该系统的动量就守恒。对于动量守恒的系统,虽然整个系统的动量不变,但组成系统的每个物体由于相互间的作用,动量会发生变化,相应于每个物体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整个系统的能量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分析此时物体的能量或系统的能量问题,是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举例简析一下能量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推箱"问题涉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两种思维,且具有重复性,本文涉及三种类型问题借助数列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称性意味着不变性,也就是经过某种对称变换后物理规律的不变性,这就意味着某种物理量的守恒.力学的守恒定律是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的具体表现.从对称性角度探索问题,可以对未知的物理规律加以发现.  相似文献   

13.
对称性意味着不变性,也就是经过某种对称变换后物理规律的不变性,这就意味着某种物理量的守恒.力学的守恒定律是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的具体表现.从对称性角度探索问题,可以对未知的物理规律加以发现.  相似文献   

14.
转化与归结,就是把物理中待解决和难解决的问题不断地变换,直至归结为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能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它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是:  相似文献   

15.
转化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对物理问题的解决的意义在于将问题重新改组或改造,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隐为显,变难为易,变生为熟.这种改组或改造,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转化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1时间“倒流” 正向思维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自始至终的思维方式.有些问题的解决若直接按照这种思维往往比较困难·但若转化时间的先后顺序。让时间“倒流”,常常会使问题变得简捷明了.例如,一列初速度为 15m/s的火车匀减速进站,加速度的大小为0.6m/s2、求它最后 2 …  相似文献   

16.
从时间的均匀性可推得机械能守恒定律,从空间的均匀性和空间的各向同性可分别推出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没有时间对称性、就根本谈不上物理学。因此,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它与基本定 律和各种物理现象一层层地构成了整个物理大厦。  相似文献   

17.
多次作用的物理问题被认为是高考乃至物理竞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用不同的求解方法来解决多种类型的多次作用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再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处理的过程.转化的实质是思维的变换.转化的目的是化难为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转化在解答直线运动问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许多同学在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因一些条件的限制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陷入困境。这时如果能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与分析,探求新的问题与已掌握知识之间的相关性,重新建立物理图景,灵活地转换思维方法,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成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来研究,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科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物理问题千变万化,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也各种各样.有的问题可以直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些物理问题则必须通过转化后才能解决,即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谈谈几种典型转化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一、用割补法将不规则问题转化为规则问题有些问题表面看起来是不规则类问题,用常规方法很难解决,但可以通过转化将其变为规则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