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历史判断包括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史料课堂,符合历史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历史学科的育人品质的优化,并能使历史课堂焕发出人性光辉与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入“议题式”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关键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来实现,明晰素养立意,优化课堂架构;精准选择议题,美化课堂情境;巧设序列活动,活化课堂思辨;重视任务驱动,强化课堂育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中思辨型政治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有效的价值引领,有助于促进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构建高中思辨型政治课堂,需要精心营造思辨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中,要创设思辨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在思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透视争议,深度评析价值冲突。思辨形成结论后,引导学生对照标准做出理性的实践选择。此外,教师应重视在学习迁移中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思辨力向社会践行力的转化,培育和提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思辨力培养是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当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存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辩证思维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弱、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弱、创造性思维能力弱等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辨兴趣,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留白"艺术,让学生敢于思辨、乐于思辨、善于思辨、主动思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思辨能力的缺席在英语写作课堂表现明显,而英语写作课却是最有效地培养和反映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之一。针对这个矛盾,从"四层身份模型"出发,提出思辨话题准备、课堂思辨问答、课堂合作分享、教师有效示范和课后思辨反思的五个阶段建议,通过写作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说理能力,结合课内外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堂不应只是侧重记忆的课堂,而应该是智慧课堂,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思辨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师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对课堂教学培养路径展开了详细规划,通过学情分析、问题设置、优化互动、活动融入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辨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灵活的思辨方法,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身心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不言而喻,这在多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均有涉及。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课堂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其核心要义需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如在“史料实证”方面要强调“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涉及“历史解释”则要求“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可见,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史料,来辨别证据、评估论点,进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思辨教学方法,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动力,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整合思辨话题资源、营造思辨启动环境、创新思辨组织形式、拓展思辨训练域度,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为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多种思维对接和历练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9.
历史思辨能力是对待历史的有关问题(事件、人物、制度、结论等)的思考辨别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的,并就此指出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从"厘清解释的基本史实""建构解释的史实关联""形成解释的历史意义"三个层面落实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思辨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历史思辨教学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和辨析历史的能力”。[1]历史思辨能力是高中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有机组成。当今的网络技术时代给高中历史思辨教学提供了多元性方案和指向性逻辑。高中历史思辨教学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打造“生动课堂”,对传统的历史课堂进行符合师生双重发展需求的时代升级,下面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堂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创设平等和谐课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活学生的主体经验;建构"思辨课堂",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同时"人"也是历史课堂中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活历史中的"人",活跃课堂中的"人",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活力,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4.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学生身上普遍表现出思辨能力的缺失现象,在国内外学者进行改变课程设置等思辨能力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教师语言可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教师使用不同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创设思辨的课堂中学历史问题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研究王雄徐渭清前言如何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使它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这是近年来历史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不过,有关此问题的教学模式研究还是空白。为此,我们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思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分课堂是最近刚刚兴起的教学模式,因其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欢迎。将对分课堂应用到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来验证能否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课堂中设置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效达到教学目标。通常,可从运用化学历史故事、利用社会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学生认知矛盾和营造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情境这四个方面,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思辨情境是培育思辨能力的土壤,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挑战性情境;紧扣核心概念,创设针对性情境;促进自我总结,创设反思性情境。  相似文献   

19.
赵会宁 《成才之路》2022,(13):138-141
议题式思辨课堂是一种将活动设计与学科内容高度整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它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备受师生推崇,是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议题为核心,通过组织开展"教"与"学"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性、典型性、情境化的议题中涵养科学精神,提高思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思辨能力是高中生客观评价与认识历史事件的一种必备能力,是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强化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后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